修復后一直實行封閉管理的明康陵、明思陵上周末首次向市民揭開神秘面紗。從9月22日起到10月7日,兩座陵寢將持續開放16天,每天下午1時到3時接待游客。
這次陵寢開放,是昌平十三陵“訪古尋幽之旅”戶外運動旅游活動的一部分。活動期間,市民購買景區套票,可游覽神路、長陵、定陵、昭陵,以及兩座從未對外開放的陵寢——康陵和思陵。
“這是兩座陵寢首次接待普通游客。”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十三陵只開放長陵、定陵和昭陵三座陵寢,其他陵寢修復后均實行封閉管理,只接待少量的專家學者參觀。
“第一次開放,機會難得!”上周六下午1時,康陵的守陵人剛把裬恩門打開,游客趙女士就迫不及待地向陵里探頭拍照。由于是第一天開放,很多游客還不知道消息,來參觀的大部分是在附近康陵村吃春餅宴的市民。
“這康陵可比長陵小多了啊!”“康陵怎么沒有長陵、定陵那種大殿呢?”“房檐上兩端坐著的是龍么?”……市民們邊看邊照相,還不時地向守陵人請教。
由于多年未開放,康陵內雜草叢生,只留出一條從裬恩門經祾恩殿、三座門通往明樓的小路。“我們經常來康陵村吃春餅宴,但是康陵不讓進,以前只能在門縫里或是爬到山坡上看看。”來參觀的市民又興奮又好奇。
據了解,十三陵特區曾在2003年—2007年對康陵進行過保護性修繕,康陵的祾恩門修繕時沿襲了清代規制,尺寸較小。記者在現場看到,康陵沒有復建祾恩殿,祾恩殿僅保留了殘存的臺基,沒有壘起墻壁。康陵的明樓形制雖然和其他陵寢基本相同,但由于多年未開放,更增添了一種古樸的美感。
另一座從未開放的陵寢——明思陵,也迎來了不少歷史愛好者的拜訪。據了解,思陵是明朝亡國之君明崇禎皇帝朱由檢的陵墓,與其他明陵不同,明思陵由清朝建設,是明十三陵中最簡陋、最凄涼的一座陵寢。400年來,思陵屢遭雷擊,不僅清初建造的明樓毀于雷火,陵前陵后的松樹,也無一幸免,全部遭受過雷擊,枝殘干折,傷痕累累。上世紀90年代,十三陵特區曾對明思陵進行過簡單的修繕。
“活動期間,兩座陵寢均是限時開放,只在每天下午1時到下午3時接待游客。”十三陵特區工作人員提醒廣大市民,如果要參觀康陵、思陵,需安排好時間,提前到位于十三陵胡莊路口東北角的三號港灣保障中心購買參觀套票。活動期間,原價465元的十三陵景區套票僅售150元。
另據了解,9月22日至10月7日之間,十三陵特區還將舉行騎游活動,共設兩條騎行線路,分別是十三陵“經典皇陵”游覽環線和環十三陵水庫“山水林間”游覽環線。其中,十三陵“經典皇陵”游覽環線全程28公里,從大宮門出發,依次途經德陵、永陵、景陵、長陵、獻陵等13座皇陵,并回到終點;環十三陵水庫“山水林間”游覽環線全程14公里,環繞十三陵水庫一周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