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帶寬“缺斤短兩”成潛規則 用戶多花一半錢

2012-10-09  來源:北京晨報
[字體: ]

 用戶花高價包了6兆寬帶,在上網高峰時測卻只有0.29兆。昨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稱,一些寬帶網絡服務提供商背棄獨享寬帶、保證網速的承諾,把有限的寬帶資源分賣給盡量多的用戶,以攤薄運營成本。此外,網上一些免費使用的網速測試軟件由于設計缺陷會顯示虛高的網速測試結果,讓用戶不容易對網速產生懷疑。

    寬帶網速慢屢遭投訴

    北京市的蘇小姐嫌4兆寬帶網速慢,于今年3月9日花2100元購買了包月的6兆寬帶。錢花出去半年多,網速卻沒有快起來。無獨有偶,北京的郭先生也感覺家里的6兆寬帶和之前安裝的3兆寬帶網速相差不大。今年8月份,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消協受理的涉及寬帶網的投訴比7月份增加了一半多。

    為了解真實技術參數,清華大學網絡中心的專家先后赴北京、四川、天津、河北、深圳等地,對英聯寬帶、中寬網、同創寬帶等網絡服務商提供給用戶的寬帶進行測試調查,結果發現寬帶帶寬缺斤短兩、網速嚴重偏慢的現象絕非個別。此前,北京“英聯寬帶“網絡服務商曾明確告訴央視記者,他們向用戶承諾的是獨享帶寬。而清華大學網絡中心工程師許偉林則表示,通過對多個時段進行測試發現,用戶使用的寬帶不是獨享帶寬,而是共享帶寬,即用戶越多,每個人分攤到的網速就越慢。

    網上測速軟件存設計缺陷

    寬帶服務商經常建議用戶,用網上公開的一些測速件檢測網速。用戶測試后發現,盡管寬帶用起來很慢,但測試顯示的網速卻并不低,有些測試結果竟然比用戶所購買的寬帶所稱的網速還要高出很多。專家對此仔細研究后發現,這類測速軟件本身就有明顯的設計缺陷,網上安全軟件自帶的測速工具幾乎都不可靠,原本不到10兆的寬帶,一經測試甚至會變成高達幾百兆的寬帶。

    高價買帶寬一半是冤枉錢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我國寬帶運營體系除聯通公司和電信公司等一級寬帶運營商外,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二級、三級寬帶運營商,以及小區寬帶運營商。他們從上一級寬帶運營商手里集中購買一定數量的寬帶,然后再轉售給寬帶用戶牟利。一家寬帶公司的業務員還向記者透露,寬帶的帶寬“缺斤短兩”是行業內的一個普遍現象。

    “經過調查測算,全國固網寬帶用戶達到的實際帶寬僅僅是標稱帶寬的55%,用戶在帶寬上花的錢將近一半都是冤枉錢”。清華大學網絡中心副教授諸葛建偉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