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房地產開發商通過各種渠道籌措資金拍土地、上項目,直接導致開發商負債上升、存貨增加。包括萬科、招商地產、華僑城等24家大中型上市房企截至去年底的總資產負債率已高達73.1%,同時它們的存貨價值5530億元,較2011年底上升1000億元。
上市房企負債率上升
開發商樂于通過外部融資買土地、上項目,這是中國房地產市場一直以來的基本模式,一些大型房企的資產負債率常年維持在60%以上。
隨著房地產上市公司2012年年報的陸續披露,一些大中型開發商資產負債率的上升再次引起關注。記者統計,截至3月22日,包括萬科、招商地產、華僑城、榮盛發展、世茂股份等24家上市房地產公司已交出2012年財務報表,這些上市房企總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3.1%,已超過業內公認70%的警戒線。中信建投房地產行業首席分析師蘇雪晶認為,目前很多大型房地產開發商的資產負債率超過了70%,增加資金杠桿成為開發商擴張的必然選擇。
記者發現,在這24家公司中,資產負債率上升的公司占據七成,其中萬科、華遠地產等知名房企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7%以上,而中華企業、泰禾集團等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更是超過80%。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在2012年上半年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并在年中兩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開發商的資金壓力。記者了解到,從2012年年中開始,不少開發商選擇增加資金杠桿爭取主動權,通過銀行貸款或信托產品進行融資,一些資金實力較強的企業獲得了更多機會,這也直接導致了開發商負債率的上升。
財務成本上升顯兌付風險
資金杠桿的增加,對房地產開發商帶來的不僅僅是收益。2011年以來,眾多開發商選擇房地產信托產品進行融資,動輒超過10%的利率不僅給開發商帶來壓力,也給投資者帶來兌付風險。但與此同時,隨著樓市寒冬已過,開發商高價借錢拿地的信心十足,不少大型上市房企甚至提高了分紅金額。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財富管理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今年以來已成立54款房地產信托產品,首次募集規模超過120億元,平均募集規模達3億元,超過基礎設施信托、工商企業信托、金融機構信托。
而開發商透露的信息顯示,房企為房地產信托產品支付的利率越來越高。國內房企龍頭萬科的融資能力本來首屈一指,但在其2013年到期的金額最大的4筆信托借款中,最高合同利率達到每年11.5%,最低的也有11%。
記者在北京多家銀行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房地產信托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大多在10%以上。隨著今年有大批前兩年的房地產信托產品陸續到期,如果樓市出現波動,或者開發商資金鏈條出現意外情況,資產負債率高企的房企可能會面臨兌付風險。但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眾多房企均希望繼續通過包括信托在內的各類渠道進行融資。中航地產就表示,公司將通過加強融資管理、拓寬融資渠道等方式獲取外部融資。
不過與此同時,不少房企也顯示出樓市回暖下“不差錢”的狀況。記者統計,上述24家上市房企中,僅有6家公司2012年度不會分紅,14家公司增加了分紅規模,其中萬科增加了5.5億元的分紅,華僑城和招商地產也分別將分紅規模從去年的3.4億元左右提升至5億元以上。
存貨劇增1000億元
與負債上升相對應的是,上市房企去年底的存貨規模大幅度上升,24家公司存貨總價值高達5530億元,同比上升1000億元。盡管前期“國五條”出臺,但今年一季度銷售回暖,似乎讓開發商不僅不怕賣不出去,還大有加大投資開工的勢頭。
記者統計,在上述24家公司中,去年底存貨超過100億元的上市房企有10家,其中萬科雖然表示公司“存貨結構保持在健康狀態”,但截至2012年底其存貨價值2551.6億元,較2011年末增加470億元。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房地產開發商存貨的大規模上升,并不是傳統意義上單純去囤積商品房,其意義還包含房企新獲取項目及在建開發產品的增加。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認為,“此輪調控更注重二手市場,未來兩三個月地產開發投資不會明顯減速。”
記者了解到,金地集團今年前兩個月累計實現簽約面積為32.8萬平方米,累計簽約金額達41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1.1倍和1.5倍。在一季度樓市特別是一手房市場持續升溫的情況下,開發商似乎并不擔心房子賣不出去,借錢、囤貨的勢頭可能仍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