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將至,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日前召開的水土保持執法檢查第一次會議敲響警鐘:全市水庫累計淤積泥沙7.52億立方米,約相當于376個昆明湖的水量,這將對行洪蓄容帶來一定影響,本市水土保持工作仍面臨嚴峻壓力。
據市水務局介紹,本市土壤侵蝕的主要類型就是水力侵蝕,全市水土流失面積為3202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7個郊區縣,占山區面積的32%。泥沙淤積降低了水庫、河道的行洪能力,嚴重的水土流失還可能造成山區泥石流、洪水災害,直接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除此之外,以水土流失為載體造成全市年平均流失總磷59噸、總氮274噸、COD(化學需氧量)1304噸,不僅使土地肥力和生產力下降,還對本市水源造成污染。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柳紀綱表示,本次執法檢查將全面檢查在生態文明建設和首都產業結構調整新形勢下,全市各級政府部門和有關方面對水土保持工作的總體認識。特別是要對照“7·21”特大自然災害對本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啟示,重點檢查水土保持規劃的編制實施情況,檢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水資源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的協調情況。針對本市特點,還要對城區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一些難點,例如生產建設項目地表土分層剝離、保存和利用情況,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情況等加以檢查,找到法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最終通過推動改進立法和執法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