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去年“7·21”強降雨受災狀況,海淀區今年防汛重點推進了南旱河、北旱河河道治理,并在中關村進行了展示中心雨洪利用示范工程建設。這些工程總耗資2億元左右,將于6月初完工。
南旱河沙石坑改蓄水池
西冉村沙石坑最大深度13米,面積約2.5萬平方米,是經過40年的沙石開采形成的。據海淀區水務局副局長劉素芳介紹,此次治理是按照20年一遇的洪水設計,工程建成后將成為目前海淀區最大的蓄水池,并極大改善四季青地區排洪問題和西冉村沙石坑周邊環境,減輕玉淵潭湖、永定河引水渠、南護城河及通惠河的防洪排水壓力,同時利用雨洪增加地下水儲量,緩解市區地下水資源緊缺狀況。
北旱河清淤泥護砌邊坡
北旱河流域面積為16.4平方公里,是香山、四季青鎮一帶的主要排水河道,在汛期往往威脅沿河地區居民安全。
據介紹,北旱河防洪排水工程將進行河道清淤和步行邊坡護砌修整,全面提升北旱河排水能力,達到20年一遇洪水的治理標準。
中關村隱形水庫蓄雨水
采用“仁創雨水專家系統”的蓄水池建設于中關村展示中心東側的綠地下方,主要收集海淀公園、展示中心、新建宮門路的雨水,并可緩解萬泉河橋低洼地區的積水。
據仁創科技集團秦總介紹,蓄水池是一個隱形水庫,用高科技“透氣防滲沙”所做的沙磚壘砌,透氣不透水,有收集過濾、儲存保鮮雨水的功能。上面蓋上草坪,可以與其他地面一樣正常使用。積水在地下保持良好的透氣,不會發臭變質。
蓄水池按照50年一遇的標準建設,其容積為7千立方米,目前已經完成土方工程,將于主汛期前完成主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