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下水道三痛拷問“城市的良心”

2013-05-29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隨地亂倒 地溝油堵塞 私搭亂接

    隨地亂倒,排水管道里雜物堆積;夜市商販把剩湯剩油直接倒進雨水箅子;私搭亂接,一個污水井里能“藏”八根私搭管……汛期將至,排水管網一旦淤積將直接影響排水暢通,可是,管線淤積很多情況下卻是人為造成的。隨地亂倒、地溝油堵塞、私搭亂接——被大作家雨果比喻為“城市的良心”的下水道,在準備承接汛期巨大壓力的同時,卻有著不為人知的三大痛苦。

    “海鮮市場有的,地下都有”

    海鮮市場都連鍋端到下水道里來了?

    “這就是我們干活的直觀感受。”站在南頂路中央的井口旁,北京排水集團第四管網分公司養護班班長朱志強打開污水井蓋,一股魚腥味撲面而來,朝兩三米深的井下細看,塑料泡沫、膠帶、塑料袋這些海鮮包裝的主材都浮在黑漆漆的淤泥表面,唯獨沒見著活物兒。

    京深市場北門外的南頂路上,一條線兒排著23個污水井,其中約一半都在市場排污口的下游。按說這里埋設的污水管線管徑足有50厘米,“走”周邊居民的生活污水富富有余,可市場北門東段的十來個井口及管線,卻成了養護班的大敵。

    “除了活魚鮮蝦,但凡京深海鮮市場里面有的東西,井底下幾乎都有。”朱志強麻利地拎起4米長的鐵箅子,往井下順,瞅準了一抄,一箅子淤泥夾雜“干貨”出了井,里面基本都是海鮮的包裝物,也偶爾有些魚蝦邊角料。

    這一溜兒污水井,讓排水集團第四管網分公司經理李小恒落下了心病。

    “京深門口的井子堵了沒有?”去年夏天,只要下大雨,李小恒立馬一個電話“拽”給朱志強?墒邪司哦己茉愀狻

    朱志強至今仍記得“118”這個數字。“市場門口這口井我們最‘惹不起’,最多的一回,我掏了118下才掏干凈。”他說。按照規定,餐飲企業排污前必須自建隔油池,但海鮮市場不屬于餐飲企業,至今仍是管理難度較大的“盲區”。

    夜市收攤后滿溝剩湯剩油

    讓養護工人頭疼的,還有打“時間差”的游商。

    南四環肖村橋下南側輔路,聯排的四個雨水箅子底下成了一片紅色汪洋,黏稠的油湯已經漾到了距離井口不足20厘米的“嗓子眼”。

    “又是夜里大排檔干的‘好事’。”一些工人說,天氣一熱,肖村橋下就變成城南有名的“夜市”。商販總是在天亮前“撤退”,收攤前隨手把剩湯剩油往箅子上一倒,跟監管部門打起了“時間差”。

    朱志強貓下腰,連著鉤起了四個黑乎乎的雨水箅子。箅子上的很多進水口都被油污糊滿,管線下面的油污逼近井口,紅色的是麻辣燙的底料,黃色的是燒烤攤鬧的,它們在井里各有各的“地盤”。一輛滿載活物的大貨車從旁邊經過,這片“紅海”上頓時掀起漣漪,驚起一片蚊蟲。

    一宿吃下這么些“三高”餐余垃圾,地下管線怎么消化得了?只能靠養護工人們一起上手。為了吸凈井下油污,養護班換過好幾次抽水泵,都不好使。如今索性改用鐵鍬,頭頂烈日,工人們“一勺一勺”地往編織袋里舀,可鐵鍬表面下凹的弧度又太淺,每次只能舀上來一大杯紅油。

    一個污水井“背”八條私搭線

    在豐臺南苑對污水井巡查時,一條條私搭亂接的管線,讓原來井下的那條溪流一下子變成了瀑布,連朱志強都嚇了一跳:“才一個月沒過來,這污水管線咋成‘一拖八’了?”

    約三米深的井下,50厘米以上的管徑,與成人的小臂長度相仿,褐色的污水原本可以從容通過;可從井口到井下一米的井壁上,密密麻麻地布滿了8條排污管,水泥的、塑料的、PVC的……什么材質的都有,每條管道都比成人的大腿還粗,直接從圓滑的管壁上硬頂出個豁口,豁口周圍的紅磚已經是犬牙交錯。

    這些顯然不是井下原有的配置,它們又是從哪來的?朱志強向20米開外的一排小飯館撇撇嘴,“問問它們。”

    正午時分,正是這些飯館上座的時候,眼前這8條排污管幾乎同時開了閘,井底“嘩嘩”的水聲不斷,生生把一個檢查井破壞成了水簾洞。

    現場盯幾分鐘,就能認出這些管線的“主人”:黃湯子里帶著油星子、紅辣椒的,準是刷鍋水;看著挺透亮,但水里裹著爛菜葉、土豆皮的,就是洗菜水。“私搭亂接的現象比較普遍,多數都是附近小飯館找人在天黑后接上的,跟執法部門‘躲貓貓’。”李小恒說。

    呼吁市民愛護防汛設施

    因為沒有執法權,養護人員對付排水管線的人為淤堵,只能靠加倍勞動來清掏。

    以排水集團第四管網分公司為例,他們管轄的豐臺區污水管線中,京深海鮮市場北側的南頂路,巡查頻率要比其他地區高一倍,每過兩周就得來清掏一次。

    “按照國標,污水管的存泥不得超過20%。我們一直不間斷地清掏,但沒幾天就又堵了。”北京排水集團有關負責人說,今年,北京計劃清疏排水管網2061公里。排水集團所管轄的管網范圍內,城六區淤堵較為嚴重的有十幾處,鼎成路1950毫米管線淤積了70%;育慧北路600毫米管線淤積了80%;鼓樓東大街和鼓樓西大街南側,深1米的排水溝淤積了70%……這些路段今年都將得到重點整治。

    排水集團呼吁,在北京這樣的特大型城市,想要全面提升防汛實力,需要“點(泵站)、線(管線、河道)、面(舉全社會之力)”結合。在軟實力方面,愛護現有的防汛設施,在暴雨預警后盡可能減少出行等大家力所能及的行動,對于一個城市的防災減災,同樣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