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隨著《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公布和有關不動產登記時間表的披露,一些官員多占房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
違規占房:是“拋掉”還是“吐出”?
在北京,部分甲級住宅和高檔二手房銷售顯示,有些長期沒人住的房屋近來出現拋售。業內人士披露,其中一部分是炒房客因債務纏身而拋售,還有一部分是違規占房的單位或個人委托中介機構拋售。
今年初,有關不動產登記的呼聲日起,加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進行干部財產登記等,導致一些官員拋售其違規占有的住房,有的高檔住宅甚至以低于市場價100萬元至200萬元的價格“拋掉”,還有的業主自己不露面而是通過中介機構“脫手”多套住宅……
隨著“反四風”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一些地方和單位對黨政干部多占住房問題進行了專項清理。例如,廣州市黃埔區要求全區處級以上干部今年上半年自行清退違規多占住房;廣西壯族自治區不久前要求干部違規購買經濟適用房等五種情形住房必須清退。
“在嚴查領導干部違紀的同時,選擇多占住房問題進行清理,表明了反腐的決心和行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表示,多年來,個別領導干部脫離群眾多占住房的問題十分突出。
據分析,由于紀檢機關對于腐敗行為的嚴厲查處和高壓態勢,加上不動產登記等工作的啟動,一些官員多占住房受到越來越大的輿論壓力。
給“多占房”官員立此存照記者調查了解到,1998年我國城市停止福利分房以來,一些領導干部或公務員利用權力多分房、多占房的問題比較突出。
--部分官員“權房交易”。
據了解,上海一區法院文件顯示,部分法官享受“半價購房”的優惠;北京一測繪單位,由于提供商品房公攤面積的測量服務,就可以獲得個別小區開發商的多套贈房。
根據中央巡視組反饋情況和各地方整改通報,在2013年以來被巡視的21個省份中,有20個省份發現了房產腐敗,占比高達95%。
――異地交流違規占房。
“由于住房管理制度上存在疏漏,干部交流、異地任職等情況客觀上為部分官員‘以權謀房’提供了便利。一些領導干部到某地就職就能分房,離任 或退休后并不騰退。”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汪利娜認為,2013年3月,廣西柳州市專為外調領導建面積超標高檔公寓一事引起了當地群眾不滿。
--高額“暗補”享受特權
2013年三公支出統計顯示,購房補貼發放過億的單位就有兩家,國家氣象局用于購房補貼的數額高達2.3億元;國家民航局購房補貼支出1.5億元?梢姡彿垦a貼暗補現象依然存在。
“政府部門中盡管也有中低收入者,但定向‘照顧’公務員只會增加更多的不公平,少數人擁有特權,就意味著多數人的合法權益會被削弱。”任建明說。
“財產公示”是一記重拳負責不動產登記的國土部門負責人表示,2014年建立不動產登記的基礎性制度,2015年健全配套制度,2016年全面有效運行,2017年實現信息共享,依法公開查詢。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建立,部分官員多占房的行為將受到擠壓,這將有利于堵塞住房管理方面的漏洞。如果對領導干部財產進行公示,會成為打擊多占房行為的一記重拳。
汪利娜認為,多占住房不僅是貪腐行為,而且加劇了社會分配不公,有關部門不僅需要重拳出擊,堅決懲處,而且應該考慮標本兼治。
據分析,在治標層面,應該對多占房問題進行全面清理,按照政策規范,集中解決違規分房問題;在治本層面,則要通過經濟手段,加大對多占房行為的處罰力度,使其不敢多占住房。
專家指出,多占住房是官員“灰色收入”的一個組成部分。一些公務員收入與普通工薪階層相差無幾,可是單位一邊發著房補一邊變相的福利分房,其所得一筆就是工薪階層幾年甚至幾十年收入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