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太空探索協會年會揭秘太空生活
航天員訓練如何找到漂浮的感覺?在太空中能洗澡嗎?女航天員訓練有何不同?昨天,太空探索協會年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技術分會,邀請來自美國、 俄羅斯和中國的航天員與學生們分享遨游太空的經歷。中國航天員劉伯明講述了我國首次艙外活動的航天員訓練故事和太空生活,王亞平則回顧了我國的第一次太空 授課,以及女性航天員的特殊感受。
太空“漫步”其實靠手
劉伯明是我國首批航天員,曾在2008年的神舟七號任務中,協助航天員翟志剛完成“出艙行走”任務。劉伯明說,針對這項首次的出艙任務,地 面增加了三個大型的模擬設備,即出艙模擬器、水槽和低壓艙模擬器。大型水槽就是為了出艙活動建設的,航天員要進行潛水訓練,找到漂浮的感覺。
在水槽里每次訓練都要兩三個小時,“說是太空漫步,其實都是靠的雙手,因為腳是沒法行走的”,劉伯明還現場展示了一張航天員在水下吃飯的照片,“只能是中餐改西餐,用叉子吃飯了”。
小意外憑杠桿原理過關
“出艙時,我們碰到了小困難,大家也都在電視直播中看到了,翟志剛開艙門的時候拉了3次拉不開,中間有一次拉開了一道小縫又瞬間關上了,主要是因為艙內的壓力頂住了艙門。”劉伯明說,后來用了艙門輔助工具,運用杠桿原理把艙門打開了。
“翟志剛邁出了中國的太空第一步,我們都很激動和興奮。”劉伯明說,因為出現了小意外,地面人員都很緊張,為了緩解大家的緊張情緒,他在太空中特意做了幾個小動作,玩勺子,玩水泡,讓大家放松。
任務繁忙沒時間熱飯
因為碰到意想不到的情況,劉伯明感觸頗多。“天地的差別很大,比如艙外行走航天服的組裝,在地面用了13個小時,到了太空即使是非常節省時間,但還是用了20多個小時。”
“航天員的主動發揮也非常關鍵”,劉伯明說,神舟七號上是有食品加熱設備的,但有時候卻忙得沒有時間加熱食物,要克服很多困難才能最終完成任務。
“女漢子”不被特殊照顧
“為什么女性要參與航天?這就像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一樣,不可或缺,不僅承擔責任,更會讓生活生動和諧。”王亞平認為,女性的參與更有利于研究男女航天員在太空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別和變化。
王亞平說,成為一名合格的女航天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女航天員的訓練和考核標準和男航天員幾乎一樣,事實也證明,男航天員能做到的,女航天員也一樣能做到。“平時都是女漢子作風,男指令長曾向媒體爆料,我們總想給她照顧,但是她好像并不需要。”王亞平笑著說。
洗頭干搓洗澡只能擦
王亞平在會后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還透露,他們在太空飛行中趕上了端午節,也吃上了粽子,好多人都在猜測粽子到底是什么餡的,還有南北方的網友在爭論到底應該是肉餡還是棗餡,“其實我們吃的是豆沙餡”。
太空授課時,王亞平的完美形象給人印象深刻。“我沒有化妝,在太空是不允許化妝的,但是可以用護膚品,只是沒有那種護膚水”。她還透露,在 太空中是能夠洗澡的,只不過要用擦的方式“洗澡”,用帶有清潔劑的特殊“毛巾”擦拭身體,“說是免洗的,其實還是洗后再擦一下,洗澡后的感覺肯定不會像在 地面那樣清爽”。洗頭則是用一種直接戴在頭上的浴帽,用手揉搓后就算清洗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