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電話被盜打五天12萬 “天價話費”誰之過?

2014-11-15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

4G業務剛推出時,有網友調侃,如果忘關流量,一晚上過去房子就是運營商的了。雖是笑談,但確有企業遇到類似情況:短短幾天,話費暴增數十萬元。“天價話費”原因是電話被盜打。

   記者采訪發現,發生電話被盜打,一方面與盜打收益高、追查難有關;另一方面,運營商的“不作為”也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五天話費12萬元

   樂多旅行網是一家創業公司,2013年8月,他們收到運營商的催款單時才發現,公司7月份居然欠下了近25萬元的話費。

   “我們這4部電話都是以接聽為主,以往每個月交點月租就行,一般每個月話費也就百八十元。”樂多網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在回放電話錄音發現,這些通話都是打往一些海外小國,沒有通話內容,只是放音樂,然后在很短的時間里掛斷再重撥。

   無獨有偶,國內某知名風投公司也同樣“躺槍”。2012年8月,該公司在5天的時間里產生了12萬元的話費。根據運營商出具的“疑似盜打”電話清單,記者發現,最密集的3天內產生了近1300個通話記錄,93%的通話撥往馬爾代夫、幾內亞和塞內加爾。

   這些并非是個案,在上海陸家嘴某寫字樓里,還有數家企業有類似遭遇。

   發現電話被盜打之后,樂多旅行網和風投公司都選擇報案。運營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盜打用到的技術都很專業,而且可能涉及跨境,公安部門破案難度極大。我們也只能盡量幫忙,破案的比例很低。”

   被盜打消費者應承擔責任嗎?

   雖然明知被盜打,但受損企業基本上只能自己買單。電話被盜打消費者就應當承擔全部責任嗎?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規定,“電信用戶出現異常的巨額電信費用時,電信業務經營者一經發現,應當盡可能迅速告知電信用戶,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前款所稱巨額電信費用,是指突然出現超過電信用戶此前三個月平均電信費用5倍以上的費用。”

   但是,樂多網是在話費異常增加40多天后才從運營商處得知這一情況;風投公司也是被盜打5天后才獲悉,那時兩家企業的話費早已是之前平均月話費數百倍,遠超“三個月平均電信費用5倍以上”這一尺度。

   對此,知名IT與知識產權律師趙占領告訴記者:“雖然電信條例并未規定明確時效,但運營商等到產生巨額話費才通知機主,這顯然不算‘盡可能迅速’。其次, 為防止話費過高,運營商的4G業務設有‘數據流量提醒’和‘流量封頂’雙保險,這說明運營商是有能力通知機主甚至直接停機,但是運營商對此并沒有采取行 動。”

   一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他知道有一家企業,在一天凌晨電話也被盜打。但是,當晚運營商就停掉該企業的電話業務,并在第二天就通知到企業,為其減免了不必要的損失。這也表明,為避免盜打產生天價話費,有些運營商“非不能也,而不為也”。

   防盜打運營商應承擔必需的義務

   對于不法分子而言,是如何通過盜打牟利的呢?運營商內部人士介紹,不法分子牟利主要靠話費分成。由于我國電信管理已非常規范,所以不法分子就盯上了盜打國際長途。

   按照慣例,消費者撥打國際長途電話時,產生的話費會由兩國運營商分成。如果國外運營商管理不夠規范,不法分子就能通過話費分成套現。此外,也可以通過開通 聲訊臺直接收取費用。所以,上述被盜打企業的電話,都是被集中撥往少數發展中國家,而沒有撥往電信管理規范的發達國家。

   記者采訪發現,目前盜打的手段比較隱蔽,有些是交換機被做了手腳,有些是通過黑客技術攻破用戶設備。

   業內人士認為,消費者當然要加強安全意識,但是對于普通消費者及企業而言,實在防不勝防。所以,運營商更應承擔必需的義務,包括及時提醒、及時停機、配合公安機關及時進行技術取證等。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