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北京前門60年老面館因付不起租金將關門(組圖)

2015-02-27  來源:新京報
[字體: ]

  26日,前門大柵欄糧食店街,一名街坊經過國營新成削面館,這個有著60年歷史的國營老飯館因房租問題將在三月底關門。

  服務員正給顧客做手搟面。

  位于大柵欄糧食店街55號的新成削面館,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上世紀70年代,這里曾是前門大街僅有的三家國營飯館之一,生意一度非常紅 火。改革開放后,由個人承包下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如今,附近的老字號接連關閉,新店開了幾茬。新成削面館終因租用合同到期,支付不起租金將在3月底關 門停業。

  裝零錢的鐵盒也有60多年歷史

  糧食店街位于前門大街往西50米,穿過插著彩旗的老北京小吃店,來到一處簡陋的平房。門不大,正上方的牌匾已經斑駁,上面刻著:“國營新成削面館”。

  撩開綠色的厚門簾進屋,一個70年代的“國營”老店重現眼前。白墻下綠色的墻圍子,墻上紅筆寫在黃紙上的菜單,用杯稱論兩賣的二鍋頭,柜臺上沾滿油污的大算盤……

  結賬時,店里跑堂的張大嬸把錢扔進一個遍布劃痕的鐵盒,從里面扒拉出零錢找零。“這錢盒也有60多年歷史了”,張大嬸說。

  十幾塊的生意,交不起一年60萬房租

  新成削面館最初是以削面出名的,現在主要經營面食、餃子,還有家常炒菜,人均價格十幾元錢。

  這兒來的多是熟客,有菜單但沒人看。經常客人來了找地方一坐,直接來碗燉肉刀削面,來幾個愛吃的家常菜。

  “這兒的味道一般,價格實惠,來這就跟自己家一樣。”

  中午,六十多歲的劉大嬸一個人來面館吃飯。15元一盤的餃子,30塊的里脊肉,再來一杯二鍋頭,午飯吃得津津有味,還剩一半打包。

  劉大嬸回憶,上世紀50年代,姥姥常帶她來這“改善生活”,當時是公家的食堂,一碗牛肉面覺得好吃得不得了。

  跑堂的張大嬸介紹,多數人來這就吃一碗面配上一瓶北冰洋,十幾塊的生意賺不了什么錢,一年60萬的房租也交不起了。

  ■ 現場

  老顧客重回面館嘗60年前味道

  按照合同,3月25日,這家面館就正式關門了。

  昨日下午,有老主顧在這訂了10個包子,廚房里開始忙著準備,現包現蒸,到拿時還是熱乎的。

  “她就愛吃這個味”,張大嬸一邊打掃一邊說,做包子麻煩,老客人愛吃就做吧,反正眼看辛苦也沒有幾天了。

  “周圍的店鋪都是新裝修的,只有這多少年沒變過”。

  劉大嬸小時候住在大柵欄,后來到東北工作了50年,再回來整條街都變了。她說,除了這,再找不到哪是哪了。

  王大爺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了。下午從朝陽區過來,一進門就激動地說:“是這,沒變”。當年他19歲剛參加工作住在集體宿舍,過年時來這吃份牛肉餡水餃,那味道現在還記得。

  “我們到這是老的吃完小的吃”,王大爺說,原來就在馬路對面的鐵皮粥、恩元居炒疙瘩現在都沒了。以前是爺爺帶我吃,現在我當爺爺了,帶孫子來吃。

  下午4點開始,面館陸續來了客人。有的客人剛吃過飯,路過來回憶下這家面館的味道,兩人分吃一碗,邊吃邊聊十幾年前吃面的往事。

  臨走,張大嬸告訴這些老主顧面館到3月底就關門不干了。老主顧們覺得可惜,反問是真的嗎,那我還得來吃最后一頓。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