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北京最嚴控煙令已經實施兩月有余,從官方公布的相關數據可見,控煙成效顯著,人們的控 煙、禁煙意識也有提升。然而與此相對的、發生在7月底的首例抗拒執法案也讓人們感受到控煙阻力依舊不小。其實阻力不僅來自一些頑固的機構和意識淡漠的工作 人員,很多老煙民對禁煙令也是情感復雜。如何才能科學、人性化的推進城市的控煙進程,僅靠某一方的力量肯定不可取,“社會共治”或許才是長久之策。
— — 從77%到80% 控煙令實施兩月余成效初顯
根據北京市衛監所提供的數據。截至7月31日,北京實施控煙令兩個月以來,控煙執法工作力度未減,共罰款251800元。截至7月31日,全市共出動衛生 監督執法人員31804人次,發現不合格單位3130戶次,責令整改3128戶次,有102家被行政處罰,共計罰款251800元。
北京市衛監所副所長王本進介紹,與6月份執法數據相比,7月份出動的衛生監督執法人員數和檢查單位數基本持平,執法力度不減。發現不合格單位數和責令整改 單位數比例顯著下降,說明單位守法意識加強。處罰金額顯著上升,說明處罰力度進一步加強。他表示,從兩個月執法檢查的情況看,總合格率從6月份的77%上 升到7月份的80%。 >>
— — 首例抗拒執法案百轉千回才消停 控煙路阻力不小
據媒體報道,近日,北京市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對中國煙草總公司下屬單位金葉園會議中心進行控煙執法時,遭遇對方抗拒阻撓,最終沒能進入現場。北京市衛生監 督所副所長王本進告訴記者,這是6月1日北京市控煙條例實施以來,市衛生監督執法遇到的第一例抗拒執法的案例。
7月14日,市衛生監督所在集中開展控煙執法工作時,發現金葉園會議中心存在控煙違法問題,隨即下發了責令改正通知書。
7月23日,市衛生監督所對該會議中心進行復查,結果發現后者未按要求整改,仍然擺放帶有煙草廣告的物品。隨后,他們以北京市衛計委的名義,向中國煙草總公司去函。
7月31日,市衛生監督所再次到金葉園會議中心復查。據媒體報道,當時,執法人員還沒進入辦公大樓,就被兩名工作人員攔在大門口,不斷拿桌上的中華牙膏說 事。媒體播放的現場視頻顯示,金葉園會議中心的工作人員手持中華牙膏向執法人員發問:“這牙膏為啥不讓擺?”“煙草有中華煙,這牙膏也是中華牌的。”在僵 持兩個小時之后,最終,執法人員未能進入辦公大樓。
8月7日,市、區兩級衛生監督執法人員再次來到金葉園會議中心,開出了5000元的控煙罰單,并對之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復查。會議中心負責人表示,阻攔執 法的工作人員已被解聘。同時,在會議中心內部成立了控煙小組,建立了控煙制度,并對員工進行了控煙培訓。執法人員再次到他們曾經發現問題的地方檢查,看到 原來垃圾箱、抽紙盒上附著的煙草廣告都已換掉,屋內也有明顯的控煙標志。 >>
— — 控煙高壓下 老煙民如何“適者生存”
除了像金葉園會議中心這樣故意阻撓控煙執法的現象外,在控煙進程中,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即老煙民們。控煙條例實施兩月余,在大多數人拍手叫好的同 時,不少老煙民們陷入困頓和無法適應的境況之中。他們一方面難覓合適的吸煙場所,另一方面想戒煙卻沒有科學合理的方法。戒煙,成了他們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據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副研究員、朝陽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梁立榮介紹,自6月起,來就診的患者由之前平均每天2、3個增加到5個左右,到了7月份,基本每天都有5個以上患者前來就診,人數最多時可達8個。
據梁立榮統計,在戒不掉煙的人群中,有1/3都曾努力嘗試戒煙,又因為種種原因放棄;有1/3是受他人影響產生偏見,認為戒煙十分痛苦因此不愿嘗試;還有1/3的人已經患病,醫生也要求其戒煙,但患者不知道該如何戒煙。
梁立榮建議老煙民戒煙應該先減少抽煙數量,然后服用藥物,再配合行為干預、轉移注意力。三個月內都可以達到效果。同時,梁立榮強調,戒煙失敗真的不是患者 的錯,煙草依賴是需要治療的。與其自暴自棄,不如到醫院接受治療。他相信,隨著控煙條例的繼續實施,會有更多煙民們選擇更科學的戒煙方法,同時已經戒煙的 人群也會提高自控力,防止復吸。 >>
— — 喝彩與阻力并存 “社會共治”或是控煙長久之策
一邊是市民們拍手叫好的“無煙生活”,一邊是阻力重重的控煙現狀,如何才能讓控煙進程有一個長久的科學之策,也是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
北京市控制吸煙協會辦公室主任劉輝在“全國無煙城市控煙工作政府信息公開”發布會上稱,條例實施依法有序,媒體宣傳盡職盡責,政府市民積極參與,控煙效果基本滿意。
他認為,領導機關帶頭落實,全覆蓋式宣傳教育,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基本突出“社會共治”立法初衷。“中直機關、國務院機關帶頭執行條例,開展‘拒絕煙草健 康生活’主題簽名,全國人大、國務院辦公廳、外交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共53個副部級以上單位參加。93個部級領導干部帶頭簽名,簽名人數超過1.8萬 人。”
同時,劉輝也指出條例施行以來發現的問題。比如,少數行業或單位的法人對控煙工作不夠重視,外來流動人口控煙工作難度較大,行業管理有待加強,控煙工作財政經費不足,執法任務量大、人手少,寫字樓、老舊小區等無主責公共空間成控煙難點區域。
劉輝表示,下一步,將著重發揮“社會共治”的優勢,招募“控煙協管”“控煙宣傳”“戒煙服務”三大類志愿者,并對全市72家醫療機構進行“戒煙門診”的培訓,并籌備“萬人戒煙大賽”。 >>
編后語:最難改的就是習慣。這句話對推進城市控煙來說,也同樣適用。讓一座城市由原來的隨意抽 煙變成無煙城,的確需要科學的策略,也需要持久的耐心和不懈的堅持。北京最嚴控煙令實施兩月余,成效初顯,這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社會共治”策略下,北 京市民,會漸漸迎來一個無煙生活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