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新浪金融研究院發布國民理財投資行為報告。報告顯示,90后偏愛互聯網理財,60后更注重高收益,50后則屬于保守派。
報告將人群劃分為五檔,分別為18-25歲,26-35歲,36-45歲,46-55歲,以及55歲以上,總有效樣本6903個,隨著年齡的增長,五代人群的理財投資行為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
數據顯示,90后投資者學歷較其他四個群體更高,本科及以上人群占比高達84.5%。90后超一半還未開始理財,承受風險能力弱, 投資預期收益低,超五成選擇收益低于5%的理財產品。“投資自由度”是90后增加互聯網理財的主要動力,對資金的靈活性需求高,更關注投資進出是否自由。
80后投資群體教育背景較好,本科及以上達74%,家庭水平處于小康,但家庭金融資產較低。相對90后,80后投資者理財年限較長,超9成理財時長為5-10年,但理財水平依然不高。相對90后,80后理財方式更加多樣,能夠接受中等風險人群占比31.9%。
70后月收入較高,家庭資產有所提升,31萬-100萬元的占比超過三成,考慮因素多元,基金、股票成為最受歡迎的理財手段,互聯網理財占比較低。
60后家庭金融資產在50萬以上的高達40%,多數理財年限在10年以上,承擔風險能力強,比較看重投資收益高低,主要擁有股票、基金、儲蓄。
50后中,較多人學歷只有高中/中專,月收入在1萬左右,但家庭金融資產較豐富,未有理財行為的人群占比近20%。承擔風險能力較強,但是保守派,更加看重本金利息保障,主要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對收益要求較低(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