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作弊軟件拉響網絡約車平臺管理警報

2016-09-2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體: ]

 據報道,今年以來,全國多地有3萬余名司機購買、使用網約車作弊軟件,該軟件可逃避網約車公司的派車規則,挑自己喜歡的單,還可以修改公里數多收錢。近日,開發銷售該軟件的團伙被抓獲,5名嫌疑人被刑拘。

    有網民感嘆,千萬別讓網約車成了“黑車”。網民認為,部分網約車司機使用作弊軟件,損害了乘客、網約車公司以及行業的根本利益。網約車公司應及時打上補丁,堵住技術和管理漏洞;有關職能部門有必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強行業監管,打擊違法犯罪活動。

    須封堵平臺漏洞

    不少網民表示,乘客才是網約車作弊軟件最直接的受害者,網約車平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網民“謝偉鋒”認為,網約車平臺的技術漏洞不能用乘客的利益來填補,因為網約車平臺在技術方面的“后知后覺”,導致一些乘客支付了不必要的出行成本。

    網民“柯銳”表示,對于已經給乘客造成的損失,網約車平臺對乘客理應有所交代。到底有多少乘客被多收了路費,又多收了多少?是否應該對乘客進行賠償?怎么賠償?網約車平臺應該有說法。

    網民“王成艷”表示,從表面上看,網約車平臺公司也是作弊軟件的受害者,但更應看到,網約車平臺公司本身存在明顯的技術漏洞,這一漏洞亟待封堵。

    行業管理有待完善

    有網民認為,從長遠看,作弊軟件問題如果未得到有效處理,作為新經濟代表的網約車行業,將整體受到打擊。同時,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當下,企業和相關管理部門,都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法律法規,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網民“柯銳”認為,從有關報道可以看出,作弊軟件其實并不高級,區區數人就能攻陷網約車平臺,并在多地高調推銷,說明相關網約車平臺公司在數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嚴重缺陷。

    網民“飛碟”表示,網約車本身就是一種信用行為,但是由于市場規模龐大,從業人員良莠不齊,網約車平臺公司不能只顧搶市場、忙著贏利,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改進技術、完善管理上。

    “這種作弊行為,短期來看是侵害了網約車公司和乘客的利益,長遠看則會惡化行業生態,最終對整個網約車行業構成致命的打擊”。網民“吳龍貴”說。

    網民“朱永華”認為,網約車作弊軟件事件給眾多“互聯網+”企業敲響警鐘。如何讓互聯網優化便利人們生活工作的同時,消除寄生于互聯網的各種犯罪,應引起整個社會的警惕和思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