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3月30日,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家環?偩、科技部、中科院、中國氣象局、北京大學等知名機構的官員、科學家、學者們聚集在春光明媚的北大燕園里,孜孜探討著籠罩在亞洲上空的大氣棕色云的構成發展,為早日“撥開陰霾見晴日”殫精竭慮。
國家環?偩指本珠L張力軍出席了這場名為“大氣棕色云中國科研戰略”的研討會,他在發言中談到,大氣棕色云是國際上首次在遠離大陸的大洋上空發現的污染物大范圍聚集,作為一個區域性環境問題,大氣棕色云的發現使亞洲地區的空氣質量狀況格外受到全球關注。世界上60%的人口集中在亞洲,尤其是近年來亞洲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人口急劇增長,資源消耗加快,環境破壞日益嚴重,而大氣棕色云覆蓋的又是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加之大氣棕色云問題與全球氣候、水循環、人體健康、生態和農業問題等都緊密結合,因而相關的研究也成為環境科學的一個熱點。中國政府對大氣棕色云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國務院領導要求國家環保總局盡快組織開展科學研究。為此,國家環保總局今后要繼續加大對大氣棕色云研究的指導和支持力度,吸收國內各有關領域的優秀科學家,組成專家隊伍對大氣棕色云問題開展系統研究,加強監測站點的建設,依托現有的環境監測網站,爭取在中國早日建設具有綜合觀測能力、儀器、設備和人員的超級觀測臺站,并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克勞斯·特普費爾博士也應邀出席了今天的研討會,他認為,大氣棕色云在亞洲地區首次被發現,是與這個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相關的。中國各個部門共同參與,一起調查研究大氣棕色云問題,并且提供相關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的做法令人稱道。特普費爾表示,研究大氣棕色云問題需要更多的觀測和數據,在亞洲地區設置更多的觀測點進行研究非常必要,他對中國方面對此給予的支持表示感謝,并期待能與中國杰出的科學家一起研究和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為期一天的研討會討論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大氣棕色云科學研究項目背景,國際、國內有關大氣棕色云研究的進展情況,并就下一步中國開展大氣棕色云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議。
1995~1999年間,參與大型國際合作科研計劃IndianOceanExperiment(INDOEX)的科學家在印度洋上空發現厚約3公里、面積約900萬平方公里的棕色污染塵霾籠罩在印度洋、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南部上空,形象地稱其為亞洲棕色云。監測發現霾層是由高濃度的細顆粒物組成,成分主要是碳黑、硫酸鹽、硝酸鹽、有機顆粒、飛灰和礦物顆粒,霾層中還含有濃度較高的SO2、CO和各種有機氣體化合物等。后來的研究表明,棕色云現象是一個世界范圍內的現象。初步的評估研究表明,大氣棕色云將對大氣輻射通量產生顯著影響,從而直接和間接地影響氣候、水循環等,進而對農業、生態系統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而籠罩在亞洲上空的棕色陰霾表明,亞洲地區的大氣污染已成為全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