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提升監測能力迫在眉睫

2005-04-13  來源:中國環境報
[字體: ]
淮安液氯泄漏事故最終導致28人中毒死亡、350多人住院搶救、近萬名百姓緊急轉移。面對災難,我們該檢討什么,我們能學到什么,更重要的是,我們以后該怎么辦?
  進一步嚴格執行國家關于危險化學品生產、運輸、使用的有關規定,從源頭上避免事故的發生,當然是今后危險化學品監管的重要內容。我們希望災難遠離人間,但是,假如災難不幸再次降臨,而且不是發生在全國首個完成環境監測標準化建設的江蘇,我們怎樣保護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我們實際上很難回答這樣的問題。根據去年的一份公開報道,江蘇省環境監測部門人員編制已達3257人,監測經費增加到2791萬元;1995年以來監測儀器投入已超過1億元。配備了大型儀器99臺(套),其他儀器如國產原子吸收、氣相色譜、液相色譜、紫外分光光度計等共1235臺,監測車81輛。2003年,江蘇省環境保護委員會出臺了《江蘇省環境監測現代化建設方案》,使環境監測標準化建設進度進一步加快。
  看到這樣的數據,經濟條件較差地區的環保局長和環境監測工作人員也許只能暗自哀嘆了。江蘇省環境監測人員3分鐘能辦到的事,自己不能總是兩小時才能做到。
  加強環境應急能力,除了樹立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思想、建立完善的應急預案外,還應建立高素質的環境監測隊伍,裝備先進的儀器和設備,這一切都需要扎扎實實的投入。
  可以預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將帶來更大的環境壓力,摸清環境底數十分重要。近年來,環境監測工作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薄弱環節仍然不少,環境監測工作仍然面臨著艱巨的任務。加大投入,加強能力建設,優化整合資源,大力提升監測能力和水平,迫在眉睫。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