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的受訪中國公司表示,它們的企業環境標準已經超出了現有法律法規的規定;13%的公司呼吁實行更嚴格的規定。
●85%的公司認為,有必要對大公司執行更加嚴格的環境報告、透明度和監督方面的規定。只有2%的公司認為沒有這個必要,另外13%的公司不置可否。
●85%的公司認為,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如“天人合一”可以幫助中國和外國公司樹立環保觀念;96%的公司認為,時下十分流行的“循環經濟”概念也具有這方面的作用。
“作為我們的全球合作伙伴,宜家家居以前在俄羅斯等地區進口木材;我們建議他們到中國廣東、江浙一代進行加工,剩下來的廢料就在當地用來焚燒發電,而不再廢棄。”“還有家樂福,他們的店內設置了環保提示牌,將其綠色采購原則寫得明明白白,為家樂福在消費者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彭磊用了兩個合作伙伴的例子,將目前環保對企業的重要作用擺在大家眼前。
作為世界自然基金會貿易和投資項目的成員,彭磊承認,中國經濟增長的確帶來了巨大的環境挑戰,但是,與其抓住經濟增長帶來的威脅不放,不如創造機會,讓中國以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在解決自然資源約束和環境問題的全球協力中,扮演起主要角色。
通過執行貿易和投資項目,世界自然基金會在探討中國在國際環境議程之中如何扮演主要角色,也在探討中國如何成為可持續產品和服務的領先出口國和投資國。顯然,解決這個挑戰,關鍵是要了解中國有哪些政府主管部門和企業能夠協調處理好國內和國際的貿易與投資。
因此,世界自然基金會建議:希望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公司,應與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共同努力,推動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投資和出口的基本框架的建立;有可持續產品和服務可供出口的公司,應與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合作,從部分領域開始著手制定出口戰略;領先的中國公司,應有選擇地執行一些能夠在中國境內和境外應用的具體項目,并向主要的利益相關人宣傳項目的實施效果,同時要確保這些項目與公司的核心業務保持一致,避免將其辦成慈善項目。世界自然基金會同時建議:希望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公司,應利用一些重要論壇,強調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領域和方法。在中國,亞洲博鰲論壇、中國北京國際高新技術展覽會/中國經濟峰會、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等,都為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溝通和具體行動協調提供了機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還建議有關政府部門:應開展專項活動,大力支持積極主動的公司,讓其他公司不敢降低環保標準,防止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下降。政府部門應有具體行動,如設置獎勵措施,包括物質獎勵等。企業標準超過國家規定的公司,應得到相應的獎勵;應披露一些基本的環保信息,所披露的信息最好要與國際標準(如全球報告標準)保持一致。現有法律必須得到遵守。對于不遵守規則的公司,應通過國家級的網站將他們公布出來。中國政府應鼓勵中國公司和非政府組織建立合作關系,支持可持續產品和服務的出口。
此外,中國政府應探討如何將相關的中國思想納入法律框架中,隨著中國的發展和中國公司對外投資以及出口的增加,有必要將本土思想與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政府、企業和非政府組織應確保環境問題上的兩極分化不再繼續惡化下去。應該堅決制止在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問題上落后的公司,破壞整個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進程。必須對可持續發展投資的定義加以界定,并進行推廣。應將可持續發展投資與綠色GDP掛鉤,可持續發展投資(綠色投資)是實現綠色GDP的一個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