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認真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2005-05-23  來源:中國環境報
[字體: ]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環境保障,保護生物多樣性、搞好生態保護和建設是我們邁向人與自然統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一步。可持續發展的實質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標,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積極行動起來,并做長期不懈的努力。
  過去十多年來,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履約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先后完成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中國國家生物安全框架”、“中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國家報告”等制訂和實施工作。
  過去的十多年來,中國的自然保護區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到2004年底,共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2194個,其中國家級226個,占國土面積的14.8%,初步形成了全國性的保護區網絡。目前中國主要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野生動植物特別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植物絕大多數都在自然保護區里得到較好的保護,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樹立了典范,做出了重大貢獻。
  過去的十多年來,中國履約協調組各成員單位加大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力度,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保護、管理和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政策、法規、規劃,實行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的方針。加強了生物多樣性的科學研究,積極開展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教育,生物多樣性保護已經從一個科學概念轉化為大量的具體行動與保護舉措,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永續利用在中國社會經濟的許多層面展現了新的風貌,形成了良好的氛圍。
  過去的十多年間,在生物多樣性國際履約、公約談判和國際合作方面,中國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積極參與了國際各項履約活動,組成國內多部門參加的政府代表團出席了7次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以及一系列專題會議;參加了《生物安全議定書》10輪工作組談判會議。2000年8月8日中國簽署了《生物議定書》,目前,正在進行核準《議定書》工作,爭取早日使中國成為該《議定書》的締約國。中國已向聯合國提交了兩次國家履約報告,現正在準備提交第三次國家履約報告。中國與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署、聯合國環境署、世界自然保護同盟等國際組織機構以及德國、英國、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亞、意大利等國家建立了廣泛的對外合作交流,開展了一大批生物多樣性合作項目,引進了有益的生態保護管理理念、技術和資金,促進了國內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遺傳資源的保護和惠益共享,將生物物種資源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加以保護。中國于2004年建立了由17個部門組成的國家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和有關科研院所知名專家組成的國家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專家委員會。現已召開了2次國家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會議和2次國家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專家委員會。一些涉及我國生物物種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大問題,都在該部際聯席會上討論。目前正在組織開展全國生物物種資源的調查工作。
  盡管中國十年來在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方面取得較大進展,但也要看到我們所面臨的嚴峻挑戰。一是中國生物多樣性喪失也同全球形勢一樣,仍在加劇,我們的履約能力還不能滿足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新形勢的需要,特別是如何進一步提高履約整體實力,建立中央和地方互動履約機制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二是隨著履約工作的深入,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面臨著許多新的困難和問題,包括進一步完善立法、強化執法、增加投入,加強生物多樣熱點地區等保護問題以及日益凸顯的生物安全、外來入侵物種、生物物種資源喪失等熱點問題。三是履約領域的拓展,也面對一系列新的、更難應對的挑戰。為維護中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經濟貿易的權益,實現遺傳資源獲取和惠益公平分享,中國應及時調整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各項政策和制度。所有這一切都將直接關系到中國今后能否有效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關系到中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加強統一監督,完善協調機制,提高國家整體監管能力。為進一步發揮中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工作協調組的作用,必須明確相關部門的履約任務。隨著《生物多樣性公約》進入實質性履行階段,涉及到一些焦點議題和重要工作,在統一組織和協調的前提下,需強化各部門在國內履約和國際談判中的作用,建立中央和地方互動的機制,提高國家在生物多樣性領域的整體監管能力。
  生物物種資源特別是遺傳資源獲取和惠益分享,已經列入今后《公約》談判的重要議事日程。《生物多樣性公約》高度重視傳統知識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對人類生存與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世界上一些生物多樣性大國,如印度、巴西、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馬來西亞等已經建立起本國的相應法律體系,中國在這方面與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所占的地位很不相稱,特別是對中國特有生物遺傳資源、中藥資源和中醫傳統知識的保護十分不利。抓緊研究,制定和完善遺傳資源保護與管理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研究制定生物遺傳資源進出境獲取與惠益分享的專項管理制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