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國家環保總局8月5日宣布,經國務院批準,我國在河北、內蒙古等12個省、市、自治區新建了17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至此,我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達243個,總面積達8944.1萬公頃,約占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9.2%。
據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新建的17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涵蓋了森林、內陸濕地與水域、荒漠生態系統、野生動物以及地質遺跡等5種類型,保護區內物種豐富,自然遺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科學研究價值較高,在涵蓋水源、凈化水質、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維持生態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吉林琿春東北虎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東北虎分布數量最多、密度最高的區域,也是惟一以東北虎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位負責人指出,在這些國家級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內不得開展旅游活動及建設任何生產設施;保護區實驗區內的建設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依法履行審批手續;妥善處理保護區與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
據悉,我國自然保護區仍然存在范圍不明確、界限不清晰的現象,給管理和執法造成困難。國務院要求國家環保總局公布保護區的面積、范圍和功能分區,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更加規范。國務院還要求各有關地區和部門嚴格按照“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有關規定,切實加強領導和監督,健全高效精干的管理機構,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高標準建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