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保護區被蠶食 坡鹿面臨滅絕

2006-01-05  來源:中國環境報
[字體: ]
“海南邦溪的坡鹿又快沒地方生活了。難道歷史的悲劇又要重演嗎?”正在海南開展保護區調查工作的華南師范大學生態學教授江海聲急切地四處呼吁。
  江海聲教授提及的“悲劇”,指的是1981年邦溪保護區內坡鹿被人為滅絕的歷史。當時這個5000多畝面積的保護區尚有坡鹿18只,結果由于保護區土地不斷被蠶食,保護區被肢解,坡鹿全部慘遭獵殺。
  邦溪坡鹿保護區于1976年成立,保護區總面積為5427畝,其中坡鹿用林地面積為5367畝。白沙黎族自治縣政協有關人員去年7月間曾就保護區土地被占問題做過調查,結果顯示:保護區周邊孟果村和邦新村兩村村民,在保護區內占地種植作物1200多畝,而由于村民耕作條件落后,不斷開墾和拋荒,實際上保護區內植被被破壞的土地在2000畝以上。
  1981年邦溪坡鹿滅絕后,1990年海南省林業局引入18只坡鹿投放到邦溪,現邦溪坡鹿已發展到230頭,并以30%的年增長率遞增。
  當地保護區工作人員說,周邊村民從2005年開始,除占地種植甘蔗、木薯、玉米等短期作物外,還開始種植橡膠等長期作物。而按保護區管理的法律規定,保護區內植被是不能隨便改變的。
  據了解,目前保護區只有800多畝面積是用鐵絲網圍起來給坡鹿用的。這給附近村民造成錯覺:鐵絲網外的土地坡鹿用不著。但據專家介紹,按坡鹿的生活習性,每頭坡鹿的覓食、活動空間應在30畝左右,230頭坡鹿的生存空間應在6900畝左右。
  2005年三四月間,邦溪坡鹿遭受鐮形扇頭蜱體外寄生蟲侵害,每只坡鹿體外有近千只寄生蟲在不斷吸血。就此開展調查的海南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海南師范大學鹿科博士李玉春表示,這與邦溪坡鹿生活空間狹小有極大關系,附近村民放牧的牛羊與坡鹿接觸,導致疫情擴散。
  邦溪保護區負責人何康介紹,保護區現圈起的800畝地只能提供坡鹿需要草量的30%。他們不得不請10多名臨時工,每天野外給坡鹿采集樹條等草料,每月還要再花費5000余元購買玉米、地瓜等作物給坡鹿喂食。
  最近海南省林業局撥付給保護區9萬余元,準備再用鐵絲網圍400畝地出來給坡鹿活動。但何康說,這400畝土地上種出來的草還是不夠坡鹿用。
  據了解,一畝甘蔗畝產4噸左右,2005年每噸收購價在180~200元之間;一畝木薯畝產2噸左右,每噸的收購價也只在120~150元之間。邦溪村民侵占保護區土地種植甘蔗、木薯等作物,其實收益并不大,但卻會給邦溪保護區帶來滅頂之災。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