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創模承載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想

2006-02-08  來源:中國環境報
[字體: ]
編者按:新年伊始,又傳來好消息,2006年1月18日國家環保總局決定授予天津市、廊坊市、馬鞍山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稱號;授予上海浦東新區“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區”稱號。
  從1997年國家環保總局開展“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活動8年來,已有56個城市和4個城區被授予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稱號,并且在山東和江蘇兩省形成了威海模范城市群、蘇州模范城市群和常州模范城市群,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已經成為當今中國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的最高榮譽。今天本版發表國家環保總局污染控制司城市處處長李蕾的文章,文章詳細闡述了創模對城市產生的深遠影響。
  
  我國正處于重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階段,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各種矛盾包括資源、環境等問題最為突出的時期。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增加,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城市是人口、經濟集中的地方,也是環境壓力最大的地方。
  城市發展在我國社會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來我國城市化率不斷提高,2004年已達到40.5%。國內生產總值的65.5%、第二產業增加值的64%和全國第三產業增加值的86%都來自城市,與此同時,城市的環境問題也日趨嚴重,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污總量的70%都集中在城市。目前我國共有建制城市661個,城市面積僅占國土面積的6%,卻生活著5.24億人。城市的環境保護工作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是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重點問題。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是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需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中國需要尋求一條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促進城市環境保護事業健康發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多年的實踐證明,創模是我國城市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綜合體現,是城市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執政為民的有效載體,是城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典范。環保模范城市的工作將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起到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可以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寶貴的經驗。
  創模城市綠色GDP在增長
  創模的根本目的就是鼓勵各城市做到“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在保護中發展城市”。從這幾年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工作情況看,創模明顯提高了城市的綜合競爭能力。在創模城市中,很多城市通過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優化城市布局,加強工業污染防治,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和效益,促進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增長,加強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極大地提高了城市品位和“檔次”。城市環境質量也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或好于二級的天數均大于80%,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城市景觀河道水質基本消除了黑臭問題,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和交通環境噪聲平均值也均好于全國平均水平。“藍天、碧水、綠地、寧靜、和諧”已成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重要標志。
  創模改善了城市對外開放的投資環境,為城市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過去很多城市是靠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資,而現在則是靠環境作為亮點增強吸引力和競爭力,可以說,“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已成為城市一張“綠色名片”,不僅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投資,還帶動了商貿、旅游、通訊和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據統計,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經過一般為期3年的創建過程,經濟都實現了快速增長。人均GDP平均增長了33%左右,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提高了一半,環保投資水平平均增長了18%,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水平提高了3倍多,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水平平均提高了5%。
  應該說,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經濟增長體現了綠色GDP的增長。創模為城市提供了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創造了一筆可貴的綠色財富。如沈陽市創模3年時間,在走出污染最重的城市“黑名單”的同時,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5%,人均GDP增長了29.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6.7%,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71.7%,通過創模實現了經濟突破式發展,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天津市以創模為契機,所取得的經驗和成效對帶動環渤海區域的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廊坊市創模3年環保投入是建國50年以來環保投資總和的30倍。
  目前的56個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不論是天津、沈陽、成都、長春、南京、福州等傳統型工業城市,還是青島、蘇州、桂林、蓬萊、日照等旅游型城市,不論是大慶、東營、馬鞍山等資源型城市,還是珠海、深圳等特區城市,不論是寶雞、綿陽、克拉瑪依等西部城市,還是張家港、昆山、常熟、無錫、江陰、濰坊等經濟迅猛發展的中小城市,他們的共同之處都是通過創模,提升了城市整體環境管理水平,實現了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贏了老百姓的心
  創模各城市從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環境問題入手,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使一些長期困擾群眾生活的環境污染“老大難”問題得到解決。沈陽創模3年,共關停搬遷污染嚴重、 效益低下的工業企業達600多家,福州從中心城區內搬遷出300多家污染工業企業,成都淘汰落后生產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