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經濟盈利
“生態經濟盈利”是一種由政府牽頭,針對企業,旨在提高企業環境管理水平從而實現節能降耗和促進企業清潔生產的項目,是一種環境管理模式,由匈牙利格拉茨市在1991年首創。目前歐洲已有80多個城市約1300個企業參與了“生態經濟盈利”管理項目。其蘊含的道理其實很簡單:通過管理環境實現生態經濟雙贏。
具體來說“生態經濟盈利”是以ISO14001標準的內容為管理內容。但它不是一個企業單獨的行為,而是由地方政府牽頭引導并支付大部分的咨詢費用,外部咨詢公司給予技術操作咨詢指導,許多企業同時參與其中,共同進行環境管理。項目實施一年后由政府組織的專家委員會對項目實施的結果進行評估,評估合格企業獲得政府發放的證書,并可用于企業的廣告宣傳。咨詢公司不僅受雇于企業,還受雇于政府,對政府負責。
在“生態經濟盈利”的項目中,企業進行環境保護不只是通過法律和罰款,重要的是環保的觀念深入到企業決策者的頭腦中。政府部門通過咨詢及培訓對企業進行幫助,收到的效果也比只是監督檢查要好得多。尤其是這種模式將地方政府、企業及有經驗的咨詢專家結合起來,共同對企業的環境問題進行分析,幫助企業進行環境管理。
“生態經濟盈利”管理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有系統的管理方案,對企業中材料及能源的使用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制定出改進計劃。實行生態經濟管理項目后,企業獲得一個生態經濟企業的證書,并可用于企業的廣告宣傳。這一形式特別適合于那些已認識到如果進行系統的企業環境保護可以為企業帶來經濟實惠,但又不想按照ISO14001或EMAS的標準進行詳細而又繁瑣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
也有許多企業先參與“生態經濟盈利”管理項目,使自己的環境管理達到一定水平后,再繼續實行ISO14001或E-MAS(ISO14001是國際標準,要求比“生態經濟盈利”高,EMAS是歐洲環境管理標準,要求比ISO14001還要高)。通過先實行“生態經濟盈利”,再作ISO14001或EMAS,將整個過程分成了兩步,對于企業來說也易于實現,特別適宜于原先環境管理水平不高的企業。
現場辦公室
“現場辦公室”是另一個在漢諾威市實行的專門針對政府下屬部門節能降耗的管理項目。其使用于漢諾威市市政府機關下屬的一些機構,如圖書館、養老院、業余時間俱樂部、學校及幼兒園等處。其目標很明確,即開展節水、節電、節氣管理工作。因其都是在辦公室現場進行的一些行為習慣的改進,故稱為“現場辦公室”。
整個項目由市環保局節能及氣候保護辦公室負責統一協調領導,環評辦公室協助咨詢,并有專家專門進行技術咨詢。實行該項目之前,先對實行的機構的水、電、氣使用情況進行調查核算,實行該項目后再進行核算,節約的費用的30%返還給實施機構用于其辦公條件的改善,40%進入一專項基金,用于今后城市的節能、節水、節氣的項目,30%屬于市財政的實際節約費用,這樣通過項目的實施,對實施機構和市財政有利,對城市的環保也有利。漢諾威市每年因此節約40萬歐元費用,并可避免1700噸二氧化碳排放。
項目分析與啟示
由此可見,在德國進行的許多清潔生產項目或環境管理項目都是以政府組織扶持的形式開展的。這種運作模式有其突出優勢。
首先,政府每輪組織參與的企業均有側重性,使參與的企業相似或相關或符合政府的結構考慮,這樣在開展工作時,政府做到有戰略性的考慮,避免這一項工作的戰略上的散亂無序。
其次,政府對項目的開展實施提供大力支持,給予經濟上或知識上的支持。如替企業聘請咨詢公司,并支付咨詢費用。這可以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同時打消企業白白支付咨詢費收不到實際效果的顧慮。在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方案時,政府幫助牽線搭橋尋找資金。
第三,政府選擇并支持有實力的咨詢公司對企業進行咨詢,從而保證項目開展的方法正確、進展迅速。咨詢公司不僅對企業負責,而且要對政府負責。這樣也避免了一些咨詢公司與企業只是完成一個書面上的報告,而未實際開展清潔生產或環境管理的現象,或者雖實際開展了工作,一旦審核結束又一切恢復原樣的情況。
另外,許多企業同時參與同一項目,企業之間可以互通有無,互相交流經驗信息,取長補短,并避免一個企業單獨實施工作的孤獨感。
再者,項目一批批地進行,一方面可以造成比較大的氣勢;另一方面經歷一輪項目的實施也便于經驗的總結及工作的持續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