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從山東省濟南市日前召開的環保下鄉活動現場會上了解到,濟南將在全市范圍內推廣歷城區艾家村建設生態文明新農村的經驗,把創模理念和成果向農村輻射,倡導廣大農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積極參與“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建設生態文明新農村”,以提高濟南的創模水平。
歷城區仲宮鎮艾家村所處的南部山區是濟南市水源保護地之一,為在保護生態的同時讓村民荷包鼓起來,艾家村以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為契機,通過實施“建一個沼氣池、改造一個欄圈、改造一個廁所、改造一個灶臺”的“一建三改”工程,在全村投資12萬元建起了86個強回流式沼氣池,用豆渣喂豬,豬糞變沼氣,沼渣作果樹用肥,形成了“豆—豬—沼—果”循環型生態農業模式,幾項加起來每年每戶可增收2000元。
嘗到生態經濟甜頭的艾家村人不斷拓寬發展途徑,引進了集花卉、林果、畜牧、觀光為一體的生態示范園項目,使本村及仲宮鎮的果品生產走上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同時,頗具特色的“農家樂”旅游項目也給艾家村人帶來了新的效益。如今的艾家村已是“家家戶戶通有線、家家戶戶自來水、家家戶戶出大門不踩泥巴路、家家戶戶沼氣池、家家戶戶太陽能”,農民人均收入比3年前翻了一番。村里七八十歲的老人們都說,“做夢也沒想到俺村這幾年會變得和城里一樣。”2005年,艾家村獲得首批全國文明生態村稱號。
今年,艾家村所在的歷城區抓住南部山區春季梨花節游人多的時機,重點采取“宣傳一條街”的形式,向周圍群眾及游人宣傳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以提高人們的創模意識,推動創模理念和成果向農村輻射。
濟南市要求全市各區、縣學習和推廣艾家村建設生態文明新農村的經驗,引導他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糧食、一水多用、盡量利用太陽能、使用節能型燈具等,使水源涵養、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自然景觀保護、農民生態環境改善、生態農業等農村環保工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