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由國家環保總局、農業部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共同組織的中國螨害控制三氯殺螨醇替代與綜合蟲害管理(IPM)技術示范項目(PDF-B階段)啟動會最近在北京舉行。
滴滴涕是列入《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受控的12種POPs之一。公約對非封閉生產條件和有限場地封閉系統內使用滴滴涕生產和使用三氯殺螨醇提出了具時限的強制性要求。中國申請了非封閉條件使用滴滴涕生產三氯殺螨醇的生產和使用豁免。按照公約要求,豁免期將于2009年5月結束。
為切實履行公約義務,促進上述用途的滴滴涕在豁免期內淘汰,國家環保總局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申請的“中國三氯殺螨醇替代與工藝改進示范項目”的前期準備項目于2005年4月獲得全球環境基金批準。通過這一項目的設計,將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效的、環境友好的“綜合蟲害管理”替代技術,降低滴滴涕殘留,實現削減和淘汰三氯殺螨醇的使用,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安全性,推動我國農產品順利應對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減輕滴滴涕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最終將為促進我國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環境質量的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貢獻。
會議期間,與會各方代表介紹了我國DDT淘汰戰略、DDT和三氯殺螨醇相關管理政策與機構現狀、三氯殺螨醇及其替代品和IPM技術的使用現狀以及示范項目的準備工作。與會代表還就項目示范縣的選擇標準、替代品選擇原則以及全額示范項目的主要內容和框架進行了討論。
據了解,三氯殺螨醇是一種殺螨劑,主要用于殺死農業害蟲葉螨(也稱紅蜘蛛),它以吸取植物汁液為生,影響作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