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一提起新上馬的鎂砂綜合利用項目,遼寧大石橋市坤橋化建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勝鐸就顯得興致勃勃。他指著高大廠房里的一套新設備說:“這家伙運轉起來,一年能消化掉全市1/4的尾礦。”
姚勝鐸所在的遼寧省大石橋市,是世界“四大鎂礦產地”之一,全市有生產各種鎂產品的企業570多家,年產各種鎂制品700多萬噸,被人稱為“中國鎂都”。但多年來,這個市至少有500萬噸尾礦被白白扔掉。
落戶這個資源型城市的鎂制品生產企業近年來紛紛通過技術創新,上馬節約型項目。大石橋市科技局局長桑振常介紹說,近年來,姚勝鐸的公司以廢棄礦渣為原料,采取爐外加熱專利技術,不僅生產出高純輕質氧化鎂,還回收高純二氧化碳。
無獨有偶,大石橋群益集團與北京科技大學合作,把低品味菱鎂礦石磨成粉末狀,通過除硅、除鋁、除鐵等工藝,變低品位礦石為富礦石。桑振常介紹,采用這種生產方式,每噸產品成本上升了35元左右,但是成品價格上升了,在市場上可賣到120~150元,綜合算下來,每噸可獲利百余元。
青花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與大連理工大學合作,在進行二氧化碳回收的同時,對企業13座超高溫隧道窯逐一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回收余熱用于取暖和成品干燥,節約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硼礦是大石橋市的另一種礦產資源。在生產硼酸、硼砂過程中形成的硼泥,污染地下水和周邊植物,含硼泥的水流到哪里,哪里就寸草不生。遼科東達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與遼寧一家大專院校合作,投入3000萬元,以硼泥為原料生產廣泛應用于醫藥、航空航天的輕質碳酸鎂。桑振常說,這個高科技項目正式投產后,每年將消化10萬噸硼泥、生產2.5萬噸輕質碳酸鎂,年產值上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