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GivaudanS.A.公司(1963年為Roche集團所收購)在意大利塞維索附近的一個小鎮上設立了一家名為ICMESA的化工廠,生產化妝品和制藥工業所用的中間體。1969年開始,該廠開始生產一種名為2,4,5-三氯酚(TCP)的產品,它是用于合成除草劑的中間體。由于合成工藝需要在150~160℃下持續加熱一段時間,因而為毒性極強的二惡英類的生成創造了條件。
1976年7月10日,ICMESA化工廠的TBC(1,2,3,4-四氯苯)加堿水解反應釜突然發生爆炸,包括反應原料、生成物以及二惡英雜質等在內的化學物質沖破了屋頂,騰空而起,形成一個污染云團。幾十分鐘后,污染云團隨著風速達5m/s的東南風向下風向傳送了約6km,并沉降到面積約1810英畝的區域內,污染范圍涉及周邊7個屬于米蘭省的城市。
事故發生后,當地居民體內的二惡英水平達到了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人體內二惡英的最高水平,至少發現了183例氯痤瘡病患。政府專門成立了“塞維索特別辦公室”來負責事故的善后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果斷措施:對重災區內居民進行緊急疏散;對土壤、水、作物等介質受污染的情況進行監測分析;對公共建筑和設施進行清洗;把方圓1.5km以內的植物全部進行填埋;將高污染區40cm厚的表土層全部挖掉,然后建立一個名為“BoscodelleQuerce”的公園。塞維索特別辦公室的工作持續了多年,到1987年3月才最終完成使命。據稱其累積下來的各種與受影響區域處理相關的檔案文件裝滿了700多個箱子。
事實上,由于化工生產導致的二惡英類污染事故在歷史上還有多起。美國西弗吉尼亞的孟山都公司在1949年,德國路德維格沙瑪的巴斯夫公司在1953年,法國格勒諾勃的Rhone-Poulenc公司在1956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菲利浦公司在1963年,美國密歇根州密德蘭市的陶氏化學公司在1964年,匈牙利布拉格的斯波蘭公司在1956~1969年,英國德貝夏的科萊特化工公司在1968年,也都曾經發生過類似的事故,受害人數最多達250人,發現多起氯痤瘡病例,引發惡性腫瘤、中樞神經系統障礙,導致數十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