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濟寧全力實施碧水行動 市政府連續下發19份文件 確保南水北調水質安全

2006-10-20  來源:中國環境報
[字體: ]
濟寧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通道,輸水干線貫穿濟寧南北,輸水線路總長度197.9公里,占山東省輸水線路的近一半。境內南四湖總面積1266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1700平方公里,既是南水北調輸水干線,又是重要的調蓄水庫。濟寧全市均在南四湖匯水區內,為了保障南水北調水質安全,濟寧市委、市政府將今明兩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污成敗的關鍵年,舉全市之力,以決戰決勝、志在必贏的信心和決心,全面實施碧水行動。
  今年,濟寧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污染防治工作。成立了濟寧市環境保護委員會,作為市政府領導下的全市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機構;把水污染防治工作列入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的重要內容,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全市上下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形成系統分工、上下聯動、屬地責任管理的環保工作機制。市委、市政府聯合出臺《關于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污染防治工作的總體思路、主攻方向、治理重點和具體要求。今年5月,濟寧市根據山東省政府批復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濟寧段控制單元治污實施方案》和《山東省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制定了《濟寧市2006-2007年度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對各類治污規劃的項目內容進行整合,統一了治理目標和完成時限,以政府決定的形式下發到責任單位,市政府先后下發了19份文件,如此大規模地下達任務,在濟寧市的環保史上還是第一次。
  5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碧水行動攻堅戰動員大會,市政府與縣市區、部門和企業逐級簽定責任書。明確了職責分工,在工作中堅持屬地管理與行業管理相結合,各縣、市、區負責抓好本轄區水污染防治工作,切實改善轄區水環境質量;經貿委組織協調清潔生產促進工作,抓好經濟結構調整,控制工業點源污染;建設部門負責全市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農業部門負責農業面源污染的控制;環保部門對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抓好環保目標工作考核。
  同時,他們還成立了專門工作督導辦公室,采取定期檢查、適時抽查、跟蹤監督、明查暗訪等形式,加強調度檢查,采取公告、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掛牌督辦環境問題落實情況等形式,對縣、市、區治污進度情況實行月通報制度,每月在《濟寧日報》、濟寧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上發布環境質量、重點河流出入境斷面水質、治污項目進展等情況,接受社會監督。對縣、市、區治污進展情況進行月度排名,排名情況在市政府辦公樓大廳展出,引起強烈反響。對各縣、市、區政府和有關部門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標實行量化考核,把工作目標完成情況作為領導干部年度政績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實行獎懲兌現和責任追究。對不能按期完成治污任務、考核斷面不達標的縣、市、區、部門和企業,在各類評先樹優活動中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凡連續3個月監測斷面水質惡化的,要對有關縣、市、區政府進行責任追究,并停批該地區排放水污染物的新改擴建項目。
  濟寧市嚴格按照省政府下發的新排污標準,結合當地實際,將工業污染源實行分類指導,一廠一策抓治污。對廢水排放能夠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管網的企業,實行末端控制,強化污水處理廠進出口水質監管,確保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對煤炭企業、以廢紙或商品漿為原料的造紙企業、火力發電企業、機械加工企業和直排南水北調核心保護區的工業企業,按照省下達的排放新標準,落實深度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實施廢水資源化,力爭實現廢水零排放;對其他不能進入城市污水管網的企業,抓緊落實深度處理設計方案,落實治理資金,落實項目,爭取早日開工建設,早日運行,確保外排水達到南水北調排放標準并滿足當地環境容量要求。對不能按時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堅決停產治理或關閉。
  如今,濟寧全市上下以改革創新的精神,高度負責的態度,求真務實的作風,背水一戰,攻堅破難,全力以赴展開治污攻堅戰,南水北調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顯進展。截止到今年9月,碧水行動確定的254個重點治污項目中,已建成121個,正在建設中的有92個,其他項目前期工作加緊開展,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