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12日電(記者顧瑞珍、張澤遠)11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局長周生賢表示,中國環保工作進入了以保護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的新階段,正面臨著歷史性轉變的重要機遇,需要從更高的視角、更廣的領域、更深的層次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應中外攜手共同推進我國環境保護的歷史性轉變。
周生賢是在此間召開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三屆五次會議上作上述表示的。
周生賢表示實現中國環保的歷史性轉變,要做好四項工作。
——建立全方位污染防控體系。將環境保護由生產領域向流通、分配、消費領域延伸,由投資領域向外貿領域拓展。實行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流通方式,治理鐵路、水運等運輸污染,保障危險化學品運輸和儲存安全,限制高污染產品貿易,建立清潔、安全的現代物流體系;實行環境標識、環境認證、綠色采購和生產者責任延伸等制度,建立綠色、節約的消費體系。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國土功能定位,確定不同區域的環境“準入門檻”,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
——嚴格環境法治。修訂水和空氣污染防治法,制定自然保護區法;運用司法手段,堅決打擊環境犯罪行為。為了提高環境監管能力,積極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和完備的執法監督體系。
——完善環境經濟政策。逐步提高工業企業排污收費標準,建立企業保護環境的激勵機制和減少污染排放的約束機制;全面實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建立礦區環境和生態恢復的新機制;積極探索排污權有償取得。
——動員全社會力量保護環境。加強對地方政府決策者、重點企業負責人的環保培訓,公開環境質量、環境管理、企業環境行為等信息,維護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對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通過聽證會、論證會或者社會公示等形式,聽取公眾意見,接受輿論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