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為期7年,由WWF和韓國海洋研究院提供技術支持,松下電器提供資金保證,目標是使黃海生態系統更加健康完整,使海岸居民的生活更加富足。
項目將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在第一個階段,通過小額基金支持當地社團宣傳和保護行動,提供交流機會。隨后,項目將采用國際標準的棲息地管理方法,在中國和韓國各建立相應的示范項目區,與當地社區共同開展保護工作。最后一個階段中,項目成果將作為亞洲人類與海洋生態系統和諧共處的案例,在中韓國兩及世界其他國家地區介紹推廣。
廣闊的黃海海域被中國和朝鮮半島環繞著,其大陸架的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之高在全球同類海域中屈指可數。黃海海域記錄到的魚類有280余種,無脊椎動物有500余種,鯨豚類有17種;國家一、二級的重點保護動物黑臉琵鷺、大天鵝、斑海豹、江豚、松江鱸魚等在這里棲息繁衍。從古至今,人們一直享受著黃海豐富的漁業資源。WWF將包括黃海、渤海和東海北部在內的460000平方公里海域劃定為“黃海生態區”,該生態區被確定為WWF全球最優先保護的200多個生態區之一。
然而,由于管理不力及過渡捕撈等人為因素,黃海的生物多樣性和漁業資源在近幾十年來遭到嚴重破壞:濱海濕地的損失量達40%;名貴海產如對蝦、真鯛目前基本依賴養殖供應市場;而曾經年產量10萬噸以上的鯡魚資源早在80年代就已經全面枯竭。
2002年7月,WWF、韓國海洋研究院(KORDI)及韓國環境研究所(KEI)三方啟動了黃海生態區規劃項目,通過科學分析保護生物多樣性所需的關鍵棲息地,來確定優先保護區域。作為該研究項目的成果,黃海生態區潛在保護區域圖于2006年12月被公布。目前,該圖已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采納。
為確保黃海生態區潛在保護區域得到足夠的關注、有效的保護和妥善的管理,黃海生態區保護支援項目于今年正式啟動。
WWF中國分會將負責在中國實施黃海生態區保護支援項目。作為項目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國家海洋局將參與協調工作,并將在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海洋保護區規劃管理等方面進行合作。此外,WWF與國家環保局和國家林業局等還將在雙方共同感興趣的領域,開展相關合作。韓國海洋研究院則將承擔項目在韓國的實施工作。
啟動儀式上,WWF與韓國海洋研究院還宣布,正式公開接受小額基金的申請,這些小額基金將用于支持地方社團和組織的宣傳保護活動,保護區、地方政府部門、環保組織、科研機構和社團以及地方媒體都可以申請。小額基金申請日期截至10月31日。所有的申請文件都將通過仔細篩選,由項目顧問團12月份選出資助對象。2008年,項目計劃資助5個中國團體和3個韓國團體。獲得資助的團體可在2008年開展活動。
背景信息:
黃海生態區保護支援項目的特點:
黃海生態區保護支援項目結構 黃海生態區保護支援項目遠景目標:到2020年,讓黃海中所有維持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棲息地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管理,讓最有生態、經濟和文化價值的物種種群得到恢復和發展,并改善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使之發恢全部服務功能,造福沿海社區。
松下電器作為WWF全球贊助商將支持本項目的開展
松下電器支持WWF開展此項目主要有兩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