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3月5日在奧斯陸發布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若現在處理環境問題踟躕不前,將來會付出更大代價。
總部位于巴黎的世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是世界上最富有的30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該組織成員國挪威為這個長達520頁的《環境展望》報告提供了研究資金,該國首相延斯?斯托爾滕貝格認為此報告強調了“將經濟發展與環境結合起來制訂措施”的迫切需要。
該報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降低、水源緊缺、非法砍伐以及污染和有毒化學制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等關鍵領域。報告說:“如果今后幾十年我們不采取新的措施,經濟的持續繁榮發展將面臨環境基礎的改變。”報告認為,如果不采取遏制措施,到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還將上升37個百分點,環境危害將造成全球40億人面臨缺水困境,到本世紀末,全世界將面臨高溫、干旱以及洪水等自然災害。
但是該研究報告還說,有充分證據表明我們可以做到遏制全球持續變暖。去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委員會已經表示,到2030年,全球用于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的投入將達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0.06%到0.1%。
報告說,執行綠色環保政策將會導致全球年度經濟增長率降低零點零三個百分點。不過經合組織秘書長安吉爾·葛利亞(Angel Gurria)認為: “這個代價并不算大”。他在報告中說,這僅僅類似于一份保險單而已,“如果我們按兵不動,那后果和代價將會更高。”
現在,綠色環保稅收、碳排放交易以及污染賠付體系已經納入工作進程,繼而還將改善能源、交通、農業、漁業等危害性最大的生產行業。該研究報告提出了一攬子政策建議,包括削減百分之五十的農業補貼,對二氧化碳排放征收每噸16.50歐元的稅收,以及減少空氣污染、改善排水系統等措施。報告說,如果上述措施得以付諸實施,碳排放將減少13個百分點。
經合組織在此項報告中還說,應戰氣候變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需要緊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