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治理白色污染 免費塑料袋為何卷土重來

2009-03-31  來源:中國環境報
[字體: ]

  據報載,“限塑令”執行大半年后,廣東省珠海市不少零售企業又出現免費塑料袋“回潮”的現象。

  塑料袋“回潮”并不是群眾環境意識落后的表現。事實上,廣大群眾的環境意識得到了較大提升,只要是能夠做到的事情,他們當然樂意去做。可問題在于,為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而讓生活退回到不方便的狀態,人們會覺得不情愿。而商家正是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這種需要,才繼續發放塑料袋。

  筆者以為,歸根結底,塑料袋本身并沒有錯,錯就錯在制造塑料袋的材料不夠環保,很難降解。如果因為環保的需要而單純要求人們一味做出舍棄,這種做法顯然不夠人性化,也違背了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方向。

  事實上,國際上治理“白色污染”的主流思路是4R原則,即源頭控制減量、促進回收利用、局部實行限制、鼓勵發展替代,最有效的措施是“鼓勵發展替代”。國內不少專家也認為,最重要的是尋求到更好的替代品。但可降解塑料袋盡管被認為是一種具有優良的使用性能、廢棄后可被環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終被無機化而成為自然界中碳素循環一個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是目前呼聲很高的傳統塑料袋的替代品,但終因投資商囊中羞澀,造成這一高科技產品“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處境。

  人們對環境污染治理能夠進行大規模投資,為什么就不能對可降解塑料行業進行資金和政策扶持?筆者以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水環境污染已經十分嚴重,而“白色污染”產生的危害是潛在、長期的,因此人們更愿意關心投資的成本,而忽視了塑料袋對未來造成的嚴重污染。

  一些地區出現超薄塑料袋“回潮”現象對我們其實是一個警醒。如果人們仍然找不到塑料袋的有效替代品,有關部門監管又不力,那么等待我們的肯定是災難性的“白色污染”。期待可降解塑料袋能早日大批量地走上市場,為群眾帶來方便,為環境帶來潔凈。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