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在發射后不久,世界上第一顆專門測量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一顆旨在跟蹤全球變暖罪魁禍首的新衛星發射后不久,墜毀在南極洲附近的海面上墜毀,使得美國宇航局(NASA)本現已十分脆弱的地球觀測網絡遭受重大挫折。
按照先前計劃,NASA(美國宇航局)的此次任務耗資2.8億美元,這顆名為“軌道碳觀測者”(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的衛星將會收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精確測量數據,確認二氧化碳的來源地、吸收消散地點以及兩者之間發生的變化。美國宇航局此次任務耗資2.8億美元。
目的是要回答全球變暖的最大問題之一: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燃燒后,其排放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發生了什么變化?有多少被植物、土壤、海洋吸收和儲存?剩下多少二氧化碳來捕獲地球上的熱量,使得全球變暖日益加劇?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科學顧問尼爾連恩(Neal Lane)表示:““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倒退。我們已經遠遠落后。這個項目的力量本來就很微弱,現在還真是則是更為脆弱了。””
近十年來,科學家一直抱怨,從太空對地球進行的相關研究正在下降。2007年,美國宇航局探索其他星球所花費的資金遠遠多于研究地球的費用資金。同一年,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警告說,美國宇航局對的地球研究處于““巨大風險之中””,因為研究任務較比以前少了減少,衛星也日漸老化。
“軌道碳觀測者”計劃提升對二氧化碳追蹤水平,有助于科學家測繪全世界溫室氣體濃度分布圖,并更好地了解溫室氣體對地球氣候的影響。決策者和政府在設定和監測二氧化碳排放目標時,可以有效利用該衛星的觀測數據。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資深科學家艾莉薩貝斯豪蘭德(Elisabeth Holland)表示;““我們的地球觀測系統已被嚴重削弱,而就在這樣一個時期,我們所能得到的每一筆數據對我們來說都非常重要。”” 豪蘭德曾協助撰寫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2007年報告
豪蘭德表示,在環境衛星方面,美國已經落后于歐洲。就在上個月,日本也成功發射了一顆二氧化碳跟蹤衛星。
她還表示,在環境衛星方面,美國已經落后于歐洲。豪蘭德曾協助撰寫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2007年報告,她說,美國宇航局本次發射失敗的衛星名為“軌道碳觀測者”(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目的是要解釋地球對二氧化碳的捕獲過程,這個過程現在似乎正在放緩,并可能加速全球變暖。
24日,衛星在發射后幾分鐘,便衛星墜毀在地球南極洲附近。美國宇航局官員表示,衛星的一個保護蓋未能釋放和脫離,而這些多余的重量意味著衛星無法入軌。
豪蘭德說:““這顆衛星本有可能成為過去5年來地球觀測系統中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對于感覺受到忽視的科學家來說,未來剛剛開始有所轉機。去年,美國宇航局表示要變得““更為環保””,并初步批準了6個新的地球觀測任務。本月,奧巴馬政府本月批準了4億美元的美國宇航局科學刺激計劃,美國宇航局首席科學家艾德維勒(Ed Weiler)表示,““準備將這些資金全部投入地球科學””。
參與美國國家科學院研究小組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路斯德福瑞斯(Ruth DeFries)表示:““非常不幸的是,正當我們正試圖讓地球觀測回到正軌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在日本發射二氧化碳跟蹤衛星之前,科學家一直依靠陸基站在低海拔監測二氧化碳。日本的探測器使用另外一種技術測量二氧化碳,與美國宇航局衛星的軌道也不相同。
24日本次衛星發射的失敗,推遲了美國宇航局另一顆衛星“榮譽號”(Glory) 的發射。Glory 該衛星將對太陽射線和反射、吸收太陽光的大氣顆粒進行觀測。Glory 衛星將與““軌道碳觀測者””一樣,使用同樣的“金牛座 XL”(Taurus XL)型火箭發射。
維勒表示,在發射Glory衛星之前,NASA要搞清楚問題出在哪里。
這是美國宇航局自2001年9月以來第一次重要任務發射失敗。此前,由軌道科學公司(Orbital Sciences)研制的較早型號的“金牛座”火箭發射失敗,也損失了過一顆環境衛星。但是,軌道科學該公司項目經理約翰布蘭斯基維勒(John Brunschwyler)表示,““金牛座””火箭具有較長的發射成功歷史,之前從未發生過此類保護蓋問題。
不過,但現在美國宇航局還NASA面臨著一個大問題:有必要制造一顆與墜毀衛星一模一樣的復制品嗎?
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