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發達國家“綠色控制”圖景 美國“彎道提速”

2009-08-29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字體: ]
  爭取綠色經濟“主導權”以謀取更多政治“話語權”,正在成為國際競爭的新潮流 

  綠色經濟從理念的誕生到實踐,至今已十余年,在這一輪全球性經濟危機中,迅速升溫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發展戰略,并在其強力倡導下正在成為全球性的發展潮流。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多位專家分析認為,中國既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從戰略高度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更要清晰把握發達國家主打綠色經濟牌背后的政治意圖,對能源、氣候變化等問題帶來的新變數深入研判,就如何把握主導權等多方面多作謀劃。

  美國“彎道提速”

  不同于前任的強硬反對,美國總統奧巴馬上臺后,在減排問題上出現了主動承諾的政策“急轉彎”,選擇綠色經濟作為化“危”為“機”和實現經濟轉型與升級的主要政策手段,并積極推動國會對氣候問題進行立法。美國眾議院今年5月通過《清潔能源安全法案》,這標志著美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立場出現根本轉變,同時這也意味著美國已經著手“后京都時代”的政治戰略布局。

  長江水電投資公司的環境經濟專家曾剛為《瞭望》新聞周刊分析說,發展綠色經濟,不僅是美國振興其經濟和提高其在全球競爭力的主要政策手段,同時也是為了維護能源安全打擊有關石油出產國,更是基于對發展中國家形成制衡、爭奪“綠色環保”世界新話語權的策略。

  長期以來,美國都是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和進口國。過高的油價、對石油進口的過度依賴,已經嚴重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全球戰略,奧巴馬在就職演說中指出,“我們利用能源的方式助長了我們的敵對勢力,同時也威脅著我們的星球。”

  為此,美國計劃減少50%的石油消費量,轉用太陽能、氫能、天然氣、乙醇汽油等新能源以擺脫對石油的過分依賴,這將是削弱石油出口國的關鍵法寶。湖北省社科院能源研究專家葉學平告訴《瞭望》新聞周刊,這是比布什直接發動“兩伊戰爭”更策略的計劃,它將使從西亞到俄羅斯和南美的石油國家利益聯合體遭遇釜底抽薪式的打擊,被迫放棄高油價的利益,自動轉換到比美國低得多的全球經濟的等級結構之中,從而完成世界力量重組。

  “同時,美國的綠色新政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形成制衡,通過奪取世界新話語權,確保美國的領袖地位。”葉學平說,當氣候變化成為具有“政治正確性”的議題時,所有國家只能有兩種態度:要么反對,要么支持。而兩種態度必然對應著兩種后果:支持者占據道義制高點;反對者則成為眾矢之的,國際形象受損,貿易面臨各種形式的制裁。美國在減排議題上日益主動的態度將給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大的壓力。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鐘茂初對《瞭望》新聞周刊擔憂地說,西方國家往往以減排、生態保護為借口限制別國發展,通過技術壁壘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等,現在又有了新的“道德牌”,美國試圖借氣候變化來“拯救人類共同家園”這一道德高地,使其成為全球致力于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領袖,并掌握新的國際規則制定權,“也就是說,綠色、環保、低碳、減排將成就世界新的話語權,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問題正在并繼續上升為外交的焦點、熱點問題并將持續相當長時期。”

  歐盟日本搶“先手” 

  綠色經濟最早起源于歐洲,發展于歐盟與日本。目前,在綠色經濟的發展及碳排放總量與交易等制度、體制構建上,他們已取得領先地位,掌握了大量先進技術,并在國際上占領了“道德”高地,樹立了負責任的形象。

  葉學平說,綠色低碳經濟的概念一經提出,首先在歐洲引起廣泛關注,并引領了歐盟經濟向綠色經濟轉型的大趨勢。2008年底,歐盟27國領導人通過了歐盟2020年碳排放協議,要求歐洲各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020年比1990年減少20%,并通過27國各自不同的排放指標、以及歐洲范圍內的碳交易系統來實現協議目標。

  國家環保部國際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周國梅也向《瞭望》新聞周刊介紹說,日本也在研究邁向綠色社會的可能性和可行途徑,憑借其長期積累的能源效率和技術優勢,以及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方面擁有的雄厚技術,提出要把日本打造成全球第一個綠色低碳社會。

  由日本和歐洲主導的“京都議定書”,更是人類為減輕溫室效應的第一個行動綱領。在改變氣候上主動承擔領導責任,此舉不僅令日本和歐洲主要國家占據道德高地,更有可能對未來全球經濟發展設立一種制約,從而有利于日本、歐盟等節能技術先進國家(比如節能汽車、風力發電等),而不利于中國、美國這種高耗能經濟的長遠發展。而且,國際社會一度將拒不參加“京都議定書”的美國與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增長、能源利用效率較低的中國并列為地球環境保護的“差等生&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