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中外專家熱議中國2020年顯著降低碳強度

2009-09-24  來源:中國日報
[字體: ]
  紐約當地時間9月22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美國紐約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宣布,到2020年中國將在2005年的基礎上顯著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碳排放強度。

  同時他也呼吁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努力應對氣候變化。

  來自國內外的環境問題專家認為,胡錦濤提出的計劃體現了中國在促進年底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達成協議中所扮演的領導作用。

  來自紐約的美國環保協會(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的首席經濟學家丹尼爾-杜德克(Daniel Dudek)認為胡錦濤的講話“徹底掃清了那些說中國不愿意減排的謠言和誤傳”。

  “中國的大幅度降低碳強度將會為全球排放量由增變減做出非常大的貢獻,而且也會保護中國人民不遭受那些氣候變暖所帶來的最危險損害,”杜德克說。

  他同時表示2020年的這個目標具有“里程碑意義”。

  同樣,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全球政策顧問丹尼斯-帕姆林(Dennis Pamlin)認為胡錦濤提出的減排計劃“很精彩”。

  “在低碳技術方面加快投入將會促使中國工業結構更有創新性。重要的是這樣的過程會使我們更加關注中國在低碳技術方面的出口機會,”帕姆林說。

  他表示中國的努力已經“明確表示”中國在對抗氣候變化方面的“領導地位”,以及中國對尋找全球性抵御氣候變化的支持。

  他也說如果中國能在低碳出口方面也設置一個目標以幫助全世界減排就太好了。

  不過,帕姆林也指出中國的減排計劃固然精彩,一個無法忽視的重要問題便是怎樣讓這個計劃得以執行從而真正減排。

  而WWF全球氣候變化應對計劃主任楊富強博士也表示出同樣的關心,他認為中國必須加強國內的力度以實現2020年降低碳排放強度。

  楊富強認為中國需要將降低碳排放強度的目標寫入第12個和第13個五年計劃(2011至2020年間)以實現這個承諾。

  他同時表示,現在的新跡象將會為中國推出一些低碳經濟相關的政策作鋪墊,比如征收碳排放稅和培育國內的碳交易市場。

  楊富強預計,中國如果做到降低碳排放強度并進一步提高能效,則將有能力在2005至2020年間實現減排45億噸。他說,其他國家都沒能做到這一點。

  同時,楊富強認為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在減排上所累積的經驗和技術將會更加符合欠發達國家的需求。

  同樣,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教授于宏源說中國已經開始起草省一級的低碳經濟指導方針和對抗氣候變化的行動計劃。

  這表明胡主席提出的降低碳排放強度的目標并不像某些發達國家那樣夸夸其談,提出一些碳排放目標而又從未實現。相反,于宏源認為胡主席提出的是中國正在著手實現的實際目標。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