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曼谷氣候會談難解各國分歧

2009-11-03  來源:人民網
[字體: ]
  剛剛在曼谷結束的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談上,各國在新全球條約的形式問題上出現了深刻的分歧。發展中國家希望能沿續《京都議定書》形式,而發達國家則堅持制定一個完全嶄新的全球條約。

  從現在算起到12月份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峰會為止只剩下為期5天的談判時間,而哥本哈根大會的目標是要最終確定新的國際條約。

  發展中國家和環境組織都一致譴責西方國家缺乏行動的雄心。

  據BBC報道,科學家關懷聯盟的戰略與政策主任奧爾登·梅耶(Alden Meyer)說:“僅僅在距離哥本哈根大會兩個月的時刻,曼谷會談卻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梅耶同時還是國際“tcktcktck”氣候運動的重要人物。“為了打破目前談判的僵局,世界領導人需要明確大膽的行動,而且剩下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少。”他說。

  為期兩周的曼谷會談一直在討論長達200頁、涉及2000余項內容的國際新協議文本。會談代表們表示,會議已經取得了進展,但是根本分歧尚存。

  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長伊弗·德波爾(Yvo de Boer)說:“這次會議已經證明協議最終是能夠達成的。”

  “最終達成全球條約的所有條件都已具備,而我們現在必須做到的就是要避免利己主義,而更多地考慮公共利益。”

  德波爾先生表示,目前有三種選擇方案:采用完全不同的新協議,沿用《京都議定書》,或者在哥本哈根會談上決定“一系列爭議問題”。而這些已經不完全是技術問題。

  發展中國家堅持《京都議定書》路線,主要是因為其中已經確定了發達國家的責任,即實現比現有承諾目標(該目標要求在“第一承諾期”結束時2012年完成)更深度的減排,并且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經濟支持。

  “我們對一些發達國家不愿支持這一路線感到沮喪。”印度代表團團長薩蘭·薩倫(Shyam Saran)說,“遺憾的是,一些發達國家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他們在第一承諾期的減排責任。”

  “而且,相對于目前談判還沒有就關鍵目標達成共識的現狀,這一問題更值得憂慮。目前談判的關鍵目標是提出第二承諾期的減排目標,而這些目標應該與我們目前面對的全球氣候變化挑戰相對等。”他說。

  但是,在《京都議定書》框架下設置一個新協議的不一致性可能會妨礙美國加入全球新的氣候變化條約。美國參議院沒有批準通過《京都議定書》,而且不大可能會通過基于其原則上的任何新的全球協議。

  此外,環境組織也希望發達國家能提出更高的減排承諾,并且提供幫助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影響的資金支持。

  挪威已經承諾到2020年相對于1990年水平減少40%的排放,這是目前各國提出的最高的減排承諾。

  但是,活動者們指責其他國家、尤其是歐盟以美國沒有明確承諾為借口,進行拖延。

  美國國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立法還沒有通過參議院的表決,而且有可能無法在哥本哈根大會之前通過。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