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今開幕 全球目光投向哥本哈根

2009-12-18  來源:人民日報
[字體: ]

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貝拉會展中心布置的“聯合國氣候墻”。


 

  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現場貝拉會展中心,截至12月5日,已有超過3.4萬名來自各國政府代表團、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和媒體等機構的代表,其中媒體記者申請者超過5000人。

  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張大爺告訴記者,社區不久前舉行了“一元換購節能燈”活動。由于有政府的補貼,一元錢就能買到一只節能燈!張大爺在活動開始第一天就趕去換購了5只。


  今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拉開帷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被很多人稱為“人類拯救地球的最后機會”。大會召開之際,各國民眾以不同方式表達各自的氣候關切,其核心的焦點還是在生存與發展的問題上。

  生存之憂

  呼聲高漲

  “對于曼谷和周邊其他各府來說,氣候變化已經變成了關乎生存的問題。”

  “對于曼谷和周邊其他各府來說,氣候變化不僅是個環保議題,而是已經變成了關乎生存的問題,”亞洲理工學院講師蘇塔博士如此強調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

  曼谷市面對泰國灣,平均海拔高度只有0.4米,隨著溫室氣體增多導致的全球變暖,泰國灣的海平面正以每年3毫米的速度上升。專家測算,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曼谷70%的面積將成水城。在曼谷市一個叫沙梅今的臨海小村落,村民為了躲避不斷上漲的海水被迫一次次搬家,該村人口在過去20年間減少了30%。泰國學者日前在一次研討會上強烈呼吁哥本哈根大會達成一個可行方案,以拯救受到威脅的沿海地區。

  巴西人熱衷參與哥本哈根大會。據悉,該國參會人數多達700多人,其中120人為政府和國會代表,其余500多人都是自愿自費參加的民間社會團體代表。巴西記者諾瓦伊斯表示,盡管人們對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究竟能取得怎樣的成果仍然心存憂慮,但是仍然有很多理由足以讓人們期待著各國領導人在哥本哈根大會的關鍵時刻,促成會議取得積極的具體成果。

  5日,英國倫敦舉行了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氣候游行”,數以千計的民眾當日中午從美國駐英使館附近的格羅斯威納廣場出發,向英國政府所在地進發,最后以“人浪的方式”圍聚在英國議會威斯敏斯特大廈。組織游行的負責人辛哈說,我們就是呼吁布朗首相力促哥本哈根大會取得成功,要讓發達國家以后10年內至少減排40%,提供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減排。

  萬般之本

  發展為先

  “人們關心保護亞馬孫熱帶雨林,但更要關注這個地區居民的生存和就業。”

  在印度,以煤為燃料的火力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55%,其碳排放量也占總排放量的約60%。然而,印度城市缺電現象仍然突出,在新德里等大城市,電力缺口很大。為了實現減排的同時又能保證電力供應,印度政府很早就決定大力推廣使用太陽能和生物燃料等清潔能源。

  不過,多年從事新能源推廣的一家民間機構負責人阿尼爾·加戈告訴記者,盡管政府大力推廣,但成效不大,因為“資金支持是主要問題,同時發達國家此前承諾向發展中國家進行技術轉讓的進展不大”。加戈表示,希望該問題能在哥本哈根大會上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巴西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而亞馬孫熱帶雨林的砍伐和焚燒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占該國總排放量的70%。巴西政府11月公布2020年將溫室氣體減排36.1%至38.9%的自愿指標,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將每年亞馬孫毀林面積減少80%。這些措施得到了民眾的普遍擁護,但也引起一些擔心。

  亞馬孫國立研究所所長路易斯說:“在亞馬孫地區生活的巴西人有2500萬,人們關心保護亞馬孫熱帶雨林,但更要關注這個地區居民的生存和就業。”巴西農業聯合會主席卡蒂亞認為,減少毀林和恢復林地需要巴西付出4000億雷亞爾(1雷亞爾約合0.584美元)的巨大代價。巴西實用經濟研究所國際部主任馬爾科斯·辛特拉表示:“我們發展中國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