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氣候協議前景黯淡 主要污染國態度一般

2011-05-04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日前,歐美雙方的氣候特使表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不認為今年年底南非氣候變化談判能達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美國氣候特使托德·斯特恩(Todd Stern)和歐盟氣候行動專員康妮·赫澤高(Connie Hedegaard)在17國主要經濟體論壇會后做出此番評論。

  赫澤高表示:“根據過去兩天聽到的,我所得出的結論是,(南非)德班很難達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全球協議。并非大家覺得達成協議不重要,而是這種感覺告訴我德班不可能做到。”

  對德班的質疑不是第一次。去年的墨西哥坎昆氣候變化談判取得了適度的進展,但最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欠發達國家還是寄希望于改進協議。

  斯特恩說:“大家對達成法律協議的看法和需求程度不同。美國的看法是這個協議不是當務之急。”

  去年坎昆的氣候談判中,各國同意減少對熱帶雨林的破壞,向欠發達國家轉讓清潔技術從而幫助他們適應氣候變化,并且發達國家從2020年起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1美元約合6.52元人民幣)。然而,坎昆談判并未就難點問題達成一致,如是否延續或替代明年即將失效的《京都議定書》。

  赫澤高表示,歐盟會在德班談判中推進海運和航空的減排談判進程。她說:“德班如果只重復坎昆達成的協議是不夠的。我們要向前推進包括航空和航海在內的議題。”

  赫澤高表示,她希望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能負責海運排放。她說:“從1997年起,國際海事組織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但仍沒有結果,這也是我們失去耐心的原因。”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