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距離蓬萊19-3海上鉆井平臺約40海里的長島縣,沿海水域及海灘發現多處原油漂浮點。據當地漁民稱,近日在長島已出現貝類非正常死亡及有人釣出沾有原油的野生魚等事件。目前,長島縣海洋局已對海灘遺留原油取樣分析。當地官員說,長島受原油泄漏污染已多年。
【探訪】
游泳者“一上岸變成黑人”
月亮灣海灘位于山東長島縣北側,素來以海藍沙白著稱。如今,這里的工作人員正在為不斷涌上海灘的黑色原油發愁。
景區苦惱原油涌上海灘
最先發現海灘上有黑色油塊的是月亮灣景區的工作人員。8日,一名戴著紅色膠皮手套的員工,描述了原油上岸時的景象。他說,十多天以前,他們就在海邊發現了星星點點的油污。接下來,就有一小坨一小坨的黑色原油堆在礁石或沙灘的縫隙里。
隨波而至的原油,讓景區的工作人員苦惱不已。月亮灣景區負責人孫世杰說,我們清理了好一陣才讓海灘干凈起來。
在月亮灣西側,一名海釣的男子對漂來的原油表示憤怒。
昨日,他站在一塊仍在流淌著黑色原油的礁石上,指著腳下的海面說:“昨天我在這里游泳,一上岸發現自己變成黑人了。這里以前魚蝦成群,現在什么也沒有。”
距月亮灣景區數公里遠的九丈崖景區,也有同樣情況出現。在那里,很多紅色的礁石上都沾有黑色的油污。
油污傳言正在流行
在長島北側的漁業碼頭,已有海產品養殖業受損的情況。
“誰知道怎么回事呢”,一名穿著紅色T恤衫的養殖戶說,這幾天他死了幾百斤扇貝。另一位漁老板則說,在長島縣的最西端,有人在釣魚時釣上了好幾條裹著原油的野生海魚。
“現在是休漁期,出事的地方污染成什么樣子誰都不好說,”穿紅色T恤的扇貝養殖戶說。
【聲音】
“污染是一定的,而且不輕”
“污染是一定的,而且不會輕。”山東省海洋與漁業監督檢查總隊龍口支隊的一位官員強調,這種海底滲油對環境的殺傷力極大。因為,油是自海底至海面的立體式污染,其危害程度遠超此前大連港內的大規模油船漏油。
讓這位官員擔心的,還有近來對漏油海域消油劑的大量使用。他聽說,漏油后,每天都有20幾條船噴灑消油劑。
去年處理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時,BP公司使用的分散劑(消油劑),就因為對紅細胞、肝臟、腎臟的毒性問題被美國環保署禁用。目前,日本、美國、加拿大、歐盟各國對消油劑的使用都很保守,歐洲許多國家禁止沿海地區或水深不到50米的水域使用消油劑,而我國渤海水深也很淺,不到30米。
【調查】
當地稱無法確定油污來自何處
長島縣位于事發海上油田東南方,漏油事件再次引發了這個兩萬余人以漁業為主的縣城的苦惱。
冬天是油塊,夏天是油花
昨日,長島縣海洋與漁業管理局的大樓里空空蕩蕩。留守的局黨委副書記鄭少華說,局里的業務人員一大早就乘船出海去事發地檢查了。漏油事件發生后,縣里的海灘出現了原油遺留物,目前局里已會同相關部門進行了樣本提取,已證實原油來自何處。
提起原油泄漏,縣漁政科的一位官員連連擺手。他說,從2006年開始,長島縣就開始頻繁受到漏油的困擾。“冬天是油塊,夏天是油花,油污帶主要集中在島的北側。”該官員說。
油污引來大量漁民的投訴,為此他們年年打報告,上級單位也屢次來調查,可至今沒有明確的說法。“主要是無法確定是鉆井平臺漏油,還是過往油輪漏油或是海底自己滲油。”
巡航船雷達沒有肉眼管用
與無法確定漏油主體一樣,漏油事件一旦發生如何處理,同樣讓島上的官員為難。
“污染帶隨著洋流走,動輒幾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以現在的技術條件,除了提前預報,幾乎沒有什么辦法。”參與處理漏油事件的一位官員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到海上勤走勤看。
據記者調查,即便是勤走勤看,在長島亦困難重重。
目前,在長島對海洋進行管理的,除了縣海洋局,還有省里的一個海監支隊。兩者相比,省屬的海監支隊無論設備還是人員都要優于縣海洋局。
“我們也想出去巡航,可設備不行。”昨日,山東省海洋與漁業監督檢查總隊龍口支隊的一位官員說,他們的船雖然裝了雷達,理論上可在惡劣海況下出航,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那么回事。“有好幾次出航,我們眼睛都看見對面船開過來了,可雷達上什么都沒有。”
海洋局:全面排查溢油風險
昨天,國家海洋局向中海油等10多家在我國海域內開展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生產作業者發出通知,要求這些企業吸取康菲公司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教訓,全面開展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溢油風險的排查與整改。
國家海洋局要求,各石油公司要立即組織對本公司所有海上生產作業設施,開展一次全面徹底的溢油風險排查,重點對由于回注作業可能導致海底地層壓力異常變化、進而造成海底溢油的風險進行分析與排查。
此外,各石油公司要對海洋石油勘探開發作業的重點環節、設施的溢油風險進行防范與整治。對于曾經發生過溢油事故的企業,要進一步強化溢油風險管理措施,充分吸取教訓,堅決杜絕此類事故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