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人文北京發展規劃 幼兒園新建改擴建600所

2011-09-09  來源:千龍網
[字體: ]

 修繕100余處文保單位文物建筑、建設2至3個大型文創產業功能區、“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覆蓋60%以上的城市社區、市民參與志愿服務率達到20%以上……昨天(8日),首都之窗發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時期人文北京發展建設規劃》中,一串串鮮活的數字、一項項具體可衡量的指標,展示了本市“十二五”時期人文北京建設的新圖景。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超過95%

  在《規劃》的3個總體目標中,“率先形成較為健全的民生保障體系”是第一條。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本市將在就業、保障房、醫療衛生、教育等方面出臺具體措施。

  “入托難”是近些年的熱點話題。《規劃》提出,今后五年,本市將新建及改擴建600所幼兒園,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5%以上。繼續推進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義務教育毛入學率保持在100%。切實規范學校辦學行為,堅決治理教育亂收費。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5年。

  注冊志愿者保持在200萬人以上

  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是《規劃》的重要內容。《規劃》指出,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志愿者招募機制,探索建立志愿者星級認證制度和獎章授予制度,提高市民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到“十二五”期末,市民參與志愿服務率達到20%以上,注冊志愿者保持在200萬人以上。將通過各種方式維護來京務工人員的基本權益,增強來京務工人員對北京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

  六成社區擁有“一刻鐘服務圈”

  今后5年,越來越多的社區將享受到“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的服務。《規劃》稱,在10大類60項服務的基礎上,今后5年要適時拓展和增加服務項目,推動社會服務與居民需求有效對接。加快推進“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建設,“十二五”期間覆蓋60%以上的城市社區。《規劃》還提出,要“進一步探索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標準”,幫助140萬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或轉移就業。

  重要文物建筑修繕百余處

  北京是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專門辟出一個章節,規范“十二五”時期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修繕十三陵裕陵、圓明園正覺寺、頤和園四大部洲等100余處文物保護單位的重要文物建筑,啟動北海萬佛樓大佛殿、香山昭廟、頤和園須彌靈境遺址的復建保護。不斷擴大全市歷史文物的開放場所,力爭使文物保護單位的合理利用率提高到60%。

  《規劃》提出,今后五年要建設具有首都特色的博物館體系,完成北京奧運博物館建設、北京檔案館、徐悲鴻紀念館、老舍紀念館等新建和改擴建工程。到“十二五”期末,本市博物館總數達到160座,繼續保持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文創產業集聚區將實施整合

  目前,本市共有“盧溝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北京音樂創意產業園”等30個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在“十二五”時期,本市將在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基礎上實施整合。《規劃》提出,引導北京高端產業功能區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發展,建設2至3個大型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使之成為國家文化創新示范基地。

  《規劃》描繪了2015年文化創意產業的目標——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翻一番,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成為首都的戰略性支柱產業。(記者 張璐)

  ■馬上就訪

  委員建言文保“要動土,先考古”

  文保工作一直是市政協委員關注的重點。去年,市政協公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古都風貌和文物保護工作的建議案》;今年,市政協再次推出《北京市地下文物保護現狀與對策研究》。這兩項報告,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長宋大川都是主要參與者。“要建設世界城市,北京就必須更加重視本國的、本民族的遺產保護。”對新公布的人文北京規劃,宋大川表示,這個規劃把文保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使“人文北京”的建設能從源頭做起,而文保也恰恰是建設“人文北京”和“世界城市”最有效的舉措之一。他特別期待北京能進一步充分保護地下文物,并建議盡快將考古挖掘設定為工程建設的前置條件,“要動土,先考古”。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