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人民日報:樓市調控面對降價風波不能動搖

2011-10-29  來源:人民日報
[字體: ]

  倘若房價跌了,就要找開發商賠錢;那房價漲了,開發商是不是可以找業主分紅呢?住房買賣,守的是市場法則,講的是契約精神。假如此時叫停降價,會不會讓一些開發商暗自竊喜?會不會讓公眾對政府調控樓市的決心產生疑慮?

    近日,上海一些樓盤降價銷售,引發了老業主要求補差價的“維權行動”,部分激動的業主甚至打砸售樓處,釀成治安事件。

    26日,上海有關部門叫停了個別樓盤的降價銷售活動,要求其重新備案。27日,上海市政府表示,雙方應根據合同約定協商解決,對違反商品房價格管理規定的行為,將予以查處。

    買房是件大事,花銷不菲,突然之間自己買的房子價值縮水數十萬元,心理上難以接受,老業主的這種心態可以理解。然而另一方面,買房子畢竟是市場行為,如果開發商沒在購房合同里承諾房價下降給予賠償,簽訂合同之后,雙方自然要履行。

    倘若房價跌了,就要找開發商賠錢;那房價漲了,開發商是不是可以找業主分紅呢?這種“維權”,實有不愿承擔風險之嫌,是對合同法律效力的漠視,缺乏契約精神。

    但是,把板子一股腦打在購房者身上也不公平。虛高的房價、不合理的預售制度,讓剛性需求的買房者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和風險,這本身并不公平,需要反思和改進。

    況且,開發商用捂盤惜售、制造預期、哄抬價格等不法手段牟取利潤,也是屢見不鮮。對于這種潛在的價格欺詐,業主維權自然理所應當。不過需要在法律和規則的范圍內主張權益,單純要求退錢甚至動用暴力手段,顯然不是辦法,更無助于問題的解決。

    政府監管部門應當承擔更多的責任,對房地產開發商的違規行為給予更加有力的監管和處罰,保證公平透明的市場秩序。

    房價漲得太快,政府應該調控;房價高位下調,政府如何應對?如果簡單叫停,會不會正著了開發商的道兒,讓他們心遂所愿暗自竊喜?會不會讓公眾對于政府調控樓市的決心產生疑慮?

    眼下,一些地方出現了房價松動的跡象,房地產宏觀調控進入關鍵時期。如果陷入降價、“維權”、叫停的怪圈,中央的調控很可能功虧一簣,百姓的期待很可能最終落空,樓市走向很可能出現變數。

    從上海的情況看,政府調控樓市的決心沒變,維護市場秩序的信心沒變,維護百姓合法權益的立場沒變,值得肯定,值得借鑒。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