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文創產業 北京挖著一座金山

2011-11-15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去年貢獻12%地區生產總值 今年前8月利潤增長近三成

    如火如荼的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北京重要的支柱產業。日前,記者從市統計局獲悉,去年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1697.7億元,省際排名僅次于廣東、江蘇和山東,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全國領先,達到12%。今年1至8月,文化創意產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8.9%。

    “北京守著一座金山。”這是業界對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共識。

    過去5年,一系列開掘金山的促進扶持政策密集出臺:制定發布《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投資指導目錄》、每年安排5億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擴大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政府采購范圍、認定30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如同和風吹開一池春水,首都文化資源優勢得以充分釋放,產業的加速發展遠遠超出預期。

    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的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全市文化創意產業高速增長:增加值現價年均增速20.3%,超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現價年均增速5.1個百分點;從業者多達122.9萬人,占全市從業人員的11.9%,年均增長8%;資產合計1.1萬億,年均增長16.8%;利潤總額429.8億,年均增長31.3%。

    今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并呈現利稅增長明顯快于收入增長的態勢。1至8月,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單位累計實現收入450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2%,高于第三產業同期增速1.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275.5億元,同比增長28.9%,略低于上年同期0.4個百分點;應繳稅金196.6億元,增長18.8%,高于上年同期0.4個百分點。

    前8個月,文化創意產業九大領域中,藝術品交易、軟件網絡、旅游休閑娛樂、設計服務等四大領域增長較快,高于文化創意產業平均增速。其中,藝術品交易增長最快,同比增長58.6%,高于“十一五”時期年均增速8.8個百分點;旅游休閑娛樂同比增長25.8%,高于“十一五”時期年均增速12.1個百分點;軟件網絡同比增長18.6%,雖低于“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但高于上年同期增速1.7個百分點;設計服務同比增長17.4%,高于“十一五”時期年均增速5.3個百分點。

    引導社會投資進入文化創意產業領域,有力推動了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1至9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文化創意產業投資額達到143.3億元,比上年增加14.5億元,同比增長11.3%,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3.4%。投資主要集中在旅游休閑娛樂、軟件網絡、廣告會展、文化藝術和廣播影視等五大領域,五大領域投資合計占比94.1%。

    從區縣分布情況看,文化創意產業單位主要集中在海淀、朝陽、東城、西城、豐臺和石景山等六城區,六城區文化創意產業單位數和收入合計,分別占到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單位總計的88.7%和91.3%。其中,海淀區軟件網絡和廣播影視發展占優;朝陽區以軟件網絡和廣告會展為主要發展領域;東城區以廣告會展和新聞出版為特色;西城區以新聞出版和軟件網絡為優勢領域;豐臺區以軟件和新聞出版為主;石景山區以軟件網絡為主。

    亮點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四大優勢

    市統計局局長蘇輝評價,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已經在全國確立四大優勢:文化特色和資源優勢全國獨有;創意研發力量雄厚;電影票房、文藝演出、出版和網絡游戲出口均位居全國第一;文物拍賣首屈一指,“會都”地位名符其實。

    北京豐富的古都歷史文化資源,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天然土壤。截至2010年末,全市擁有注冊博物館156座;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24處;公共圖書館25個,總藏量4451萬冊;藝術表演團體35個,表演場館73個;A級以上及重點旅游景區205家。

    2010年,北京地區主要藝術表演場所舉行藝術演出1.2萬場,觀眾557.2萬人次,藝術演出收入4.8億元;13條院線102家影院共放映電影72.6萬場,觀眾2774萬人次,票房收入11.8億元,占全國票房總收入的12%。

    北京的出版社數量、圖書、報紙、期刊的種類、印數全國領先,網游研發企業數量和網游出口居全國之首。2010年,全市網絡游戲運營銷售收入為72.8億元,占全國兩成以上。網游企業出口金額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二,網游研發團隊數量占全國26.6%。

    本市藝術品拍賣行業吸引了全世界的賣方資源,市場異常火暴。據市文物局統計,2010年,本市舉辦文物拍賣會198場,文物拍賣標地數量19萬件套,成交金額360億元。

    憑借區位優勢和國際大都市優勢,本市會展業實現飛躍發展。2010年,各賓館飯店和展覽場館共接待會議25.7萬個,比2005年增長48%,接待會議人數1731.3萬人次。根據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簡稱ICCA)發布的數據,2009年接待國際會議數量全球城市排名中,北京位居第12位,中國內地第1位,成為名符其實的“會都”。

    訪談

    北京如何躋身世界文化創意之都?

    對話人物:北京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

         北京市統計局局長蘇輝

    讓北京文創產業“微笑”起來

    記者:1697.7億元的產業規模、12%的GDP占比,北京文化創意產業躍上新的臺階。但放眼全球,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實力如何?

    陳少峰:從GDP占比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比較發達。各國對文化創意的統計口徑不盡相同,日本是把信息產品都納入文化創意領域,占GDP比重達20%;英國對應的是創意產業,還有的國家僅統計文化產業,因此很難直接去對比。我個人估算,如果對應中國的統計口徑,發達國家文化創意產業占GDP的比重在6%至12%的水平,但紐約、巴黎等文化發達城市的比重會更高。另外,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影響力明顯還不夠,缺乏全球知名的文化企業和品牌。

    蘇輝: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雖然在國內居領先地位,但與國際上文化創意產業發達的城市相比,與建設世界城市的目標相比,發展水平尚存在距離。面對紐約、東京、倫敦和巴黎等文化創意產業發達的世界城市,北京產業體量還不夠大,文化原創能力、出口能力還不強,尤其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品牌。因此,打造文化航母,提升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國際文化市場中的份額,都將是北京建設世界城市過程中努力的方向。

    記者:要彌補差距,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需要如何完善?

    蘇輝:1至8月,本市文化創意產業鏈價值分布情況顯示,上中下游比例分布較為平均,比例為32.9:36.9:30.2。而根據產業鏈“微笑曲線”理論,上游的創造環節和產業鏈下游的產權交易、傳播和營銷環節是附加值最高的領域,因此,本市文化創意產業鏈布局應該進一步優化,加強上游和下游的發展,提高產業鏈兩端比重,這也是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質量的需要。我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文化產品和服務還不多,文化原創力、版權開發能力與市場轉化能力還不夠強,需要加快調整發展方式。

    知識產權保護要走在全國最前端

    記者:一部《阿凡達》狂卷票房27億美元,彰顯文化創意的魅力。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怎樣才能誕生這樣的奇跡?

    陳少峰:文化創意產業的高端領域就是內容和傳媒,但一定要有足夠的資金推出大制作,因此發達的文化金融服務非常重要。北京目前在內容制作上已經具有全國領先優勢,但還需要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品牌大公司,打造文化航母。政府扶持文化創意企業一定要優先向民營企業傾斜,相比國有龍頭企業,他們更能順利出海完成國際并購開拓國際市場。另外,版權交易體系非常重要,北京的知識產權保護一定要走在全國最前端。

    記者: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如何定位?發展潛力有多大?

    陳少峰:文化創意產業有助于增強國家和城市的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北京必須代表中國擁有全球文化影響力,成為最負盛名的國際文化大都市之一。同時,北京也應該成為全國文化產品走向國際的重要平臺,而不僅僅限于北京創造,這種窗口作用有助于做大產業規模。我期待,到2020年北京能躋身世界文化創意之都。

  釋疑

    今年產業增速為何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與前幾年相比,今年文化創意產業增長速度有所放緩。1至8月,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收入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9個百分點,比“十一五”時期年平均增速下降4.4個百分點。

    對此,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表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總規模已從2005年的674億元擴張至1697億元之巨,繼續維持發展初期的高速增長不符合經濟學規律,必然進入增速相對放慢、增長質量提升的穩健發展階段。從這個角度看,今年1至8月文創產業收入17.2%的增速并不慢,而超過第三產業整體增速的特點,也體現出其拉動北京經濟較快增長的重要地位。

    市統計局新產業處相關負責人分析,今年文化創意產業增速放緩也受到軟件網絡和廣告會展影響。“十一五”時期這兩大領域平均增速分別達到28.9%和25.5%,而今年1至8月,兩大領域增速分別為18.6%和5.2%,對產業的貢獻率明顯下降。軟件網絡領域貢獻率由“十一五”時期的43.6%,下降為今年1至8月的40.1%,貢獻率下降了3.5個百分點;廣告會展領域貢獻率由“十一五”時期的14.2%,下降到1至8月的3.8%,貢獻率下降10.4個百分點。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本市軟件網絡領域在2009年達到低點后,增速始終處在歷史較低水平。軟件網絡領域在“十一五”初期強勁增長,但經歷引進、消化、吸收的發展階段后,下一階段應更多依靠自主創新,增強自身發展能力,才能有效抵御外部環境變化的沖擊。

    而廣告會展領域增速下滑,緣于行業內某龍頭公司將大部分業務分拆到上海,這也體現出各省市對資源、人才和優質企業的激烈爭奪。吸引和培育更多文化龍頭企業,是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進一步增強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今年1至8月,北京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單位中,收入在億元以上的單位共667個,實現收入3382.5億元,同比增長24.6%,高于全市文化創意產業收入增速7.4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收入的75%。但收入過百億的大型文化創意企業較少,缺乏類似時代華納、迪斯尼等大型跨國集團,也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品牌。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