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換來了更“綠色”的經濟增長。“十二五”開局之年,北京經濟發展呈現“四升四降”的突出特征,工業能耗大幅下降的同時,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動力顯著提升,綜合發展水平繼續在各省區保持領先水平。
降 “十二五”工業降耗指標完成大半
汽車限購、樓市限購、涉鋼產業遷出這三大調控舉措,使得北京今年的經濟增速放緩。市統計局數據顯示,1至10月,全市機動車銷售量比上年同期下降42.4%;汽車類零售額占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零售額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三分之一降為不足四分之一。
同期,全市銷售商品住宅696.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7.8%,其中銷售純商品住宅487萬平方米,下降31.8%。房價上漲勢頭得到明顯遏制,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從去年5月份的23.9%回落至今年10月份的2.2%,回落了21.7個百分點。
鋼鐵行業的生產規模更是大幅收縮。1至10月,全市規模以上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74.3%,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7%降為0.4%。
“這三個方面的主動調整,將北京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速整體拉低大約2個百分點,年初政府設定全年經濟增速8%的預期目標時,已經預留了經濟調整的回旋空間,當前經濟走勢順利實現了平穩增長,符合調控預期。”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于秀琴評價。
伴隨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速適度回調,北京工業能耗大幅降低。市經信委節能與環保產業處處長于福介紹,前三季度,全市關閉規模以上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企業38家,提前完成全年關停目標。1至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1.1%,降幅較上年同期擴大15.4個百分點,其中首鋼搬遷的結構調整貢獻度在90%以上。
根據“十二五”規劃,北京工業能耗水平5年將累計下降22%,截至目前已完成大半,未來4年只需在現有基礎上再降低1%左右。
升 高端制造業占工業比重超三分之一
經濟增長步伐放緩之際,北京經濟高起點推進的深層動力悄然聚集。
在房地產市場,政策性住房的地位顯著提升,惠及廣大低收入人群的同時,也降低了房地產市場波動對北京經濟發展的風險沖擊。1至10月,全市完成政策性住房投資596.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倍。政策性住宅新開工面積超過純商品住宅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2.1倍,占商品住宅新開工面積的68.4%,同比提高34.3個百分點;政策性住宅銷售面積增長56.8%,占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的30.1%,同比提高14.3個百分點。
從投資結構看,今年本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向實體經濟傾斜,投資結構明顯優化,重點行業投資占比提升。
同期,工業完成投資579.3億元,增長58.5%,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2.2%,同比提高3.7個百分點。其中電子、汽車、醫藥行業投資分別增長1.8倍、1.3倍和1.3倍,在工業投資中的比重同比分別提高15.4個、6.9個和1.1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調整繼續成為今年工業發展的主題。1至10月,全市規模以上醫藥、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8%和15%,遠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7.1%的平均增速;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前三季度增加值增長23.5%,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15.5個百分點,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1個百分點,成為第三產業中增長最快、拉動力最強的行業。
依托首都創新資源平臺、6項先行先試政策,今年中關村創新資源聚集度繼續提升。前三季度,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開展科技活動的企業占園區企業的比重達到67.3%,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企業內部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同比增長19%,擁有發明專利授權個數3700件,增長21%,增幅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1至11月,汽車、裝備和醫藥等高端制造業在本市工業中的比重達到36.3%,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1至10月,工業產業勞動生產率人均24.4萬元,同比提高1.2萬元,工業經濟集約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一批市場前景良好的高端項目對北京工業的貢獻日漸顯現。1至10月,北京奔馳產值同比增長150%以上;北京三一重機產值同比增長54%;拜耳醫藥產值同比增長32%。國家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園、中航產業園、中關村軟件園二期、石化新材料基地等高端項目的落地,也將進一步促進北京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