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廣東紫金近200人感染丙肝 疑衛生所反復用針筒

2012-02-23  來源:人民日報
[字體: ]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紫城鎮的葉女士一家四口,除了丈夫以外,其余三人都被檢驗出感染了“丙肝”病毒。當地居民反映,家住該縣響水路一帶的近200名居民感染丙肝,原因不明。

紫金縣居民反映,感染丙肝的居民都曾到過鎮上衛生所打針,衛生所未采用一次性針筒,懷疑是針筒重復使用引起的感染。另有居民提出,除了核查衛生所針筒是否是傳染源外,是否應對鎮上理發店的刀片也進行檢查,因為理發店的刀片也是重復使用的。

22日,記者從廣東省衛生廳獲悉,衛生廳已責成紫金縣衛生局調查此事。另外,廣東省的醫療專家也正趕往紫金縣參與調查。截至發稿前,廣東省衛生廳的調查尚未有任何進展。

延伸閱讀:河源紫金丙肝疫情曝光 一條街查出兩百感染者

摘要:中央電視臺昨日引用廣東電視臺《今日關注》報道,披露了廣東河源紫金縣自2010年來的離奇丙肝疫情。

◎集中在紫城鎮響水路一帶,感染者數量和原因暫無調查結果

◎廣州專家前年去調查曾受阻,媒體曝光后國家疾控中心介入

中央電視臺昨日引用廣東電視臺《今日關注》報道,披露了廣東河源紫金縣自2010年來的離奇丙肝疫情。奇怪的是,這些感染者主要集中在該縣紫城鎮響水路一帶。據患者統計,近兩三個月此路附近已檢驗出超200名感染者。

記者獲悉,早在2010年南方醫院到當地義診時就已發現異常,但調查缺少當地配合而中斷。近期媒體再度曝光此事后,2月18日,國家疾控中心、廣東省及河源市的疾控專家赴當地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實際感染者人數暫不詳

2011年11月,河南安徽兩地爆出丙肝疫情后,河源市紫金縣當地網站“紫金論壇”上就有網友以《丙肝病毒入侵響水路》為題發帖爆出疫情,并得到眾多跟帖印證。

根據記者獲得的一份當地丙肝感染者自發搜集整理的名單,截至去年12月,僅自發登記、經醫院確診的感染者就有46人。其中,不少人都是一家兩口或三口同時發現染病,并且多為母子或母女同時染病。感染者稱,這還不包括一些不愿公開或已經感染尚不知情的患者。

河源市紫金縣人民醫院醫務科工作人員證實,2010年以來,該院確實診斷出大量丙肝感染者,第一時間上報縣疾控中心。該院傳染病報告系統統計顯示,2010年檢查發現40名丙肝感染者,2011年檢查發現21名。而2008年和2009年分別僅為6例和8例。目前,實際感染者數量官方未透露調查結論。

當地有關部門曾阻撓調查

當地居民介紹,2010年南方醫院專家來扶貧義診,發現前來就診的丙肝感染者集中在響水路一帶。為此,南方醫院組織專家團,到響水路進行調查。但紫金縣有關部門卻不愿配合,甚至放話“你們要管就管到底,我們不管了”。

在當地居民邀請下,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也曾組織專家組前往當地調查,當地有關部門也不予配合。有邀請專家到當地調查的居民還被警告“不要多管閑事”。上述說法均得到參與調查的有關專家證實。

紫金縣的丙肝疫情直到去年12月底被廣東電視臺《社會縱橫》欄目率先曝光后,才真正引起有關部門關注。省衛生廳有關負責人昨日表示,對這件事情非常重視,春節前領導已經多次批示。省疾控中心也多次派專家到紫金進行調查。本月中旬,國家疾控中心也派出專家到紫金。由于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所需要時間較長,所以還沒有結論,原因還不清楚。

省衛生廳還表示,已經安排醫院對當地丙肝患者進行規范化治療。據央視報道,用于治療丙肝的主要藥物干擾素之前沒有納入醫保范疇,患者一年單注射藥物就要花費約6萬元。為減輕患者負擔,紫金縣經過緊急申請,已經將干擾素藥物納入當地醫保范疇,去年的費用也可以憑藥費報銷單辦理醫保手續。

疑點

傳染源疑為路邊小診所

有患者稱見過診所醫生重復使用針管給多個病人靜脈推注

為什么感染者多集中在響水路一帶?傳染源究竟在哪?傳染途徑又是什么?目前,調查結論尚未得出,但感染者多懷疑與響水路的一家小診所有關。

接受采訪的當地感染者均反映,此前曾經去這家小診所看過病,接受過靜脈推注藥物。一位不愿具名的患者回憶,這家診所里只有一個醫生,既要看病還要負責抓藥打針,“有時候太忙了,還會用一種彈簧工具輔助打針”。該患者表示,曾見到醫生重復使用針管,換個新針頭給人注射。“但用這種彈簧工具打完針后,血液有時會倒流進針管。”響水路(現已更名為永安大道)上類似小診所有好幾家。這些診所普遍簡陋,構造多為狹長狀,懸掛白布隔斷,外間是接診區,里間是注射室和醫生起居室。南都記者以患者身份探訪了這家僅十來平方米的小診所。一名五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坐診。需要靜脈推注的病人較多時,他會使用一種彈簧工具———針筒固定在一塊木板上,靠橡皮筋的彈力將藥水推注進患者體內。注射后的針管和針頭則被分別放置在壁櫥的容器和抽屜里。記者問起這些針頭會不會被重復使用,中年男子予以否認,稱這些針頭一次性使用后就會被丟棄,專門機構會上門回收。

中央電視臺報道中,紫金縣衛生局副局長沈梅娣表示,他們多次對該診所明察暗訪,都沒有發現其使用非一次性醫療用品。不過有居民猜測,省疾控中心派專家到此檢查,小診所聽到風聲后才收斂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