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高達172113件,同比增長27.4%。昨天,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全國各省市發明專利授權量排行榜,本市位居全國第二,發明專利授權量15880件,與排名第一的廣東省相差2362件。
發明專利扎堆兒高新技術領域
去年,本市發明專利申請量達45057件,占專利總量的近6成。這些專利主要涉及機械、電學、通信、生物、醫藥、化學、光電技術等多個高新技術領域。同樣,去年全國發明專利授權排行前十的技術領域主要是半導體器件、移動通信、計算機、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領域。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分析,我國專利申請與國外在華專利申請的熱點技術領域高度重合,這說明我國在高新技術方面雖然起步晚,但是基本實現了與國外的同步發展。
數量首次超越“洋專利”
去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共有17萬余件,其中國內專利權人發明專利授權11萬余件,占總量的65.3%,比上年增長6.3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5萬余件,首次超過國外在華發明專利擁有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等關鍵領域的專利,很多都被國外企業搶注,甚至壟斷。一旦失去專利的主導權,相關領域的企業將來很有可能被控侵權,承擔高額的專利侵權費用。
甘紹寧表示,盡管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量正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但在光學、醫藥技術等一些高新技術領域,國外的專利布局仍保持很高的強度,且國外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和技術復雜程度均領先于國內。
本土專利出國有快速通道
過去,在國內申請外觀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大概需要半年左右,若是發明專利,則需要3至4年,這對急于將技術轉化為產品的企業來說,時間成本巨大。去年,我國發明專利的審查速度是2.3個月,外觀設計的審查速度是2.6個月,平均下來不到半年時間。我國發明專利的審查速度快于歐洲。
對此,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業務管理部副部長馮小兵說,我們在縮短審查周期方面采取很多措施,其中包括對一些申請時間過長的專利派專人處理,對符合條件的申請采取加速審查等。去年,國家知識產權局還和美國專利局、日本專利局、德國專利局、韓國專利局開展國際高速審查通道試點,為國內企業向國外申請專利提供快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