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電影 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青少年公益“講電影”活動昨日啟動。百名視力障礙學生聆聽老師口述電影,被跌宕曲折、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或埋頭、或伏案,想象著各自心中的光影世界。現場的志愿者無不為孩子們對電影的熱愛而感動落淚。
“正如20世紀20年代的巴黎,如今的北京正迎來她的世界性時刻。作為電影人,如果你尚未踏入北京,這意味著,你正在遠離電影事業的真正發生地。”在向美國人描繪正在進行的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時,《洛杉磯時報》直接引用了美國知名導演羅伯·明可夫的這番贊譽之辭。
這兩天,來自約30個國家和地區180多家媒體的近900位記者齊聚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其中不乏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德意志新聞社、歐洲圖片社、日本共同社、《華盛頓郵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境外知名媒體。在報道這一務實驚艷的國際電影盛會時,它們不約而同地流露出盛贊之意。
電影節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得到了境外媒體的一致肯定。在題為《國際巨星將齊聚北京電影節》的文章中,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隨著世界經濟重心東移以及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北京對國際影藝名人的吸引力水漲船高。導演卡梅隆、美國福克斯電影公司行政總裁詹姆斯等全球影壇大佬紛至沓來、齊聚北京,對此,香港《大公報》在《北京電影節筑成金巢引鳳凰》一文中也評價說,種種跡象表明,盡管北京國際電影節初出茅廬,但它 “正在最短時間內拉近其與國際A類電影節之間的距離”。
本屆電影節盛大的開幕式,受到了境外媒體的廣泛好評。《洛杉磯時報》對電影節的開幕式做了大篇幅報道,拉開開幕日序幕的美國影片《復仇者》、開幕式上王力宏深情唱響的《卡薩布蘭卡》的主題曲《時光流逝》、以及管弦樂隊一一奏響的《星球大戰》、《鐵達尼號》、《媽媽咪呀!》等好萊塢電影配樂,都成為其津津樂道的對象。
電影節的全球胸懷和國際視野同樣受到各方贊譽。伊朗《德黑蘭時報》第一時間發布了作為電影節開幕影片之一的伊朗電影《一次別離》亮相電影節的文章。《印度斯坦時報》提及印度電影《班杜》被列為展映影片時贊美說,“這個國家正越來越開放和自信”。《洛杉磯時報》的文章則直言,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上的一切,無不是主辦方國際視野和遠大抱負的集中體現。
作為電影交流與交易的重要舞臺,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即將取得的成就受到了境外媒體的格外關注。《變形金剛》的監制湯姆·德桑托在接受《洛杉磯時報》專訪時,對《英雄》等多部國產片不吝贊美之詞,他表示,“在緩慢轉動的電影歷史車輪上,中國在過去十年間進展神速。這次來參加電影節,我自己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這兩天,他正與中國的電影人共商合作事宜。路透社報道了卡梅隆希望與中方合拍影片的情況,“我來這里探討中美聯合制片的想法,如果合拍奏效,我們將帶來基礎設施,制作虛擬作品,3D拍攝等等,我認為,這對中國電影業來說,是一次有益的技術交流。”而據《洛杉磯時報》報道,他坐了整整15個小時的飛機才來到北京,“對于這次盛會,卡梅隆除了贊美和期待,再沒有其他言辭。”
在受到境外媒體高度贊譽的同時,本屆電影節也受到了與會嘉賓、各界群眾及廣大網民的高度評價。
導演卡梅隆對本屆電影節開幕式充滿了溢美之詞。他說,自己參加過許多首映式,但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壯觀的紅毯儀式,“現在我相信,只要是北京辦活動,就一定能夠辦出彩兒”。北京市民張明濤連續兩天參與了本屆電影節的電影嘉年華活動,他們一家三口重溫了觀看露天電影的奇特感受,并且與著名演員祝希娟以及眾多電影卡通人偶一一留下了珍貴的合影,“我的心情一直特別激動,這里的一切讓我突然之間覺得電影的世界離得自己那么近。”觀看了電影節開幕式的網友們則紛紛留言贊美說:“宏偉的場景、星光熠熠的紅毯、重量級的表演嘉賓、華麗的舞美、精美的演出,這一切堪比奧斯卡,真是太棒啦!”“北京越來越有國際文化大都市感覺了!”……本屆電影節嘉賓、中國電影協會主席李前寬總結說,本屆電影節不僅提高了影迷的參與性和互動性,沒有做成電影人的自娛自樂,而且處處彰顯著國際視野、中國特色與北京風格,這些方面,都是它日漸成熟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