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記者從河北望都縣獲悉,目前,該縣正在對新修建的漢墓博物館進行裝修,對具有1800余年歷史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望都漢墓”以及墓內壁畫進行系統保護。
望都縣漢墓博物館位于該縣所藥村東,是一座建筑面積546平方米的漢式四合院,內設文物展室、縣史展室等五個展廳,整個建筑均采用漢代風格,與漢墓保持格調一致。
“望都漢墓”系東漢郛陽侯之墓,是新中國成立后考古界的重大發現,墓內出土文物主要有:三層陶樓、石棋盤、涂朱陶盤、涂朱陶碗、陶灶、陶井、龍首陶勺及殘損的陶雞、陶鴨、陶樓、陶缸、陶豬圈殘片等,全部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這座漢墓始建于公元132年,墓內有精美壁畫,并附墨書榜題,總面積各達百余平方米,距今已有1800余年歷史,是東漢繪畫藝術的代表,對于人們了解東漢時期的整治、經濟、文化、生活具有重大的研究意義。2006年,望都漢墓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介紹,為進一步對漢墓的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望都縣文物部門結合文物普查工作,對漢墓內壁畫進行了修復,加固墓頂劵頂,安裝了文物消防、壁畫防濕等一系列保護裝置。
記者另從永清縣政府了解到,目前河北現存唯一的清代官居——永清縣劉街翰林故居,同時也是省內僅存的河北梆子科班(永盛和科班)舊址,也將在今明兩年內得到搶救性保護、修復。
劉街翰林故居位于永清縣城正南15公里的劉街村,是清代翰林劉源灝、劉源浚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