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月6日),西城區級非遺項目“古代詩詞歌曲”的表演者做準備。
6月9日是我國的第七個文化遺產日。伴隨著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觀念日漸深入人心,北京人珍視文化遺產、宣傳文化遺產保護也漸成風尚。即日起,京城大到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小到街道社區的文化活動室內,將有百余項活動,迎接文化遺產日的到來。
“京味兒”大展國博亮相
6月9日至17日,“京味兒——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將隆重亮相國家博物館。該展是市文化局迄今為止主辦的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技藝最精湛、作品最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活動。
大展分為雕鏨塑作、扎繪織繡、琴棋書畫、傳統醫藥和表演競技共五個單元,擷取最具老北京風韻的“燕京八絕”、古琴制作技藝、風箏制作等數十個非遺項目200余件展品,展現出北京在傳統工藝美術、傳統醫藥等領域的最高水平。其中,40個項目的近百位傳承人及其助手將現場展示作品的制作過程。
市文化局相關負責人強調說:“以這次大展上亮相較多的傳統技藝類作品為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重在保護這項技藝存在的文化環境和它承載的文化信息。看非遺的展覽,除了欣賞精美絕倫的制成品,更要關注那些‘看不見’的信息。”
另悉,大展舉辦的同時,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會也將在國博召開。北京將首次公布《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扶持獎勵辦法》。
80后傳承人登上舞臺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逐漸年輕化,已成為北京非遺保護與傳承的突出特點。今年文化遺產日期間,不少80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亮相。
昨天(6月6日),西城區舉辦“魅力西城 薪火相傳”活動,為剛剛評審出來的該區第三批、24個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頒牌,同時授予52位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證書。在此次獲得認定的傳承人中,傳承京韻大鼓的李想,只有26歲,是最年輕的區級傳承人。而王玥波、李菁等北京評書的第三代傳人這幾年大紅大紫之后,也有了自己的徒弟。昨天,年僅24歲的張碩代表北京評書第四代傳人登臺演出。
名家十大講座國圖“坐堂”
6月9日至18日,國家圖書館將舉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講座周。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田青等10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將“坐堂”國圖,帶來《技藝因人而存在》《中國人眼中的外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節日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等10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題講座,系統介紹多個門類的非遺保護知識。
此外,6月9日至7月7日,國圖將舉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典籍記憶系列展,內容包括中國傳拓技藝展、中國傳統建筑營造技藝展兩個專題展。傳拓技藝展將展示東漢《熹平石經》殘石、三國《正始石經》、宋拓本《神策軍碑》等國寶級拓本。后者,建筑營造技藝展將展出清代樣式雷圖檔、《永樂大典》、《營造法式》等百余件重要典籍和文物,并輔以清華規劃院“再現遺產”工程的多項最新成果——圓明園30個景區的數字復原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