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南海作證——寫在三沙市揭牌成立之際

2012-07-25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

  新華視點:南海作證——寫在三沙市揭牌成立之際

    這是7月24日拍攝的揭牌儀式。7月24日上午10時40分,海南省三沙市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三沙市永興島隆重舉行。

    這是7月24日揭牌儀式結束后拍攝的三沙市委市政府大樓。

    7月24日,西沙永興島,具有歷史意義的三沙市在這里正式揭牌成立。

    從一個辦事處“升格”為地級市,三沙市的設立有望彌補南海行政建制與管轄,資源開發與保護等諸多“短板”,掀開我國南海維權和開發的歷史新篇章。

    彰顯主權:南海行政管轄步入歷史新階段

    驚濤拍岸,潮落潮起,美麗的海岸線如潔白絲線,描繪出中國人對南海的藍色暢想。

    連日來,寧靜的西沙永興島變得熱鬧起來——

    21日,西南中沙的1100多名選民選舉了45名三沙市第一屆人大代表;

    23日,三沙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市一級權力機構;

    24日,三沙市正式揭牌成立………

    上午10時40分,三沙市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市政府廣場上隆重舉行。早上還是陰云密布,到揭牌的那一刻,陽光卻穿過云層撒向永興島。在莊重簡樸的會場旁,兩塊巨大的中國國家地圖和南海地圖格外醒目,200多名三沙干部群眾和部隊官兵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春亦有情,南海喜逢魚弄月;人得其志,春風和氣鳥逢林。”——這是三沙市駐地永興島上兄弟廟的一副門聯,它成為三沙市民喜悅和憧憬心情的生動寫照。

    在揭牌儀式上,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說,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決策,設立地級三沙市,戰略意義重大。三沙市和三沙警備區成立掛牌,就是要依法履行國家賦予的管轄職能,努力把三沙市建設成為維護南海主權和南海資源開發服務的重要基地。

    第一任三沙市委書記、市長肖杰表示,未來三沙市將堅持國防需求、軍民兼顧、平戰結合,始終把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動三沙市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

    講話擲地有聲,底氣來自哪里?

    來自中國的南海主張有充分的歷史見證和法理依據,來自中國的南海主權一脈相承,無可爭辯。

    眺望南海,聳立的礁島見證著千帆競渡的鄭和寶船,水底的青花瓷映出“海上絲路”的南洋榮光。

    中國從漢代起,最早發現、命名并持續對西南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行使主權管轄。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繼續行使對南沙群島的主權,并于1959年3月設立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隸屬于廣東省海南行政區。1988年4月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決定成立海南省,并授權海南省管轄西南中沙群島及其海域。

    今年6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民政部對外宣布撤銷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設立地級三沙市。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設立地級三沙市,是中國對海南省西中南沙群島及其海域行政管理體制的調整和完善。

    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設立三沙市完全是中國主權范圍內的事情。中國一貫致力于同有關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的基礎上,通過直接談判和友好協商,和平解決在南海存在的島礁主權和海洋劃界爭議。

    “三沙市的設立是應運而生。”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國強說,隨著南海形勢的變化,辦事處的行政效能與南海發展的需求日益不相適應,急需進行調整和完善。

    識之高遠,謀之周密。“設立三沙市是維護我國南海權益的重大舉措,彰顯我國在南海的行政管轄一脈相承。”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說,可以預見,三沙市成立后,必將促進南海行政管轄步入科學化、規范化軌道。

 
 
 

 

7月24日,海軍官兵在三沙市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升旗儀式上敬禮。

    7月24日,一名記者在拍攝剛揭牌的三沙市人民政府牌匾。

    執法為先:堅決打擊南海“侵漁侵權”行為

    和平是中國人的向往,但和平不是別人賜予的,更不是乞求來的,要靠實力和行動來爭取和維護。

    21日晚上19時左右,西南中沙群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站長符勇突然接到報告:西沙海域東島和北礁附近發現兩艘外國漁船。當即,正在文昌清瀾港補給的漁政306船被緊急調回西沙………

    “南海珊瑚千萬支,枝枝波底斗奇姿。”自古三沙島礁及其海域都為中國所固有,每一寸領海和領土都神圣不可侵犯。

    “目前西沙的海上維權執法力量仍較薄弱,還做不到常態化和日常化監管。”符勇說,盡管我國不斷加強海上管控和維權力度,但僅去年,有關國家漁船對西沙海域的侵漁侵權行為就有170多艘次。

    “成立三沙市是向國際社會發出的重要信號,表明了中國維護南海權益的堅決態度。”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局長吳壯說。

    “成立三沙市將使我國在南海斗爭中掌握主動權,在南海法理維權上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說。

    設立三沙市有利于維護我國南海權益,但部分周邊國家的侵漁侵權行為可能不會弱化。如何有效建構維護南海權益的執法和服務平臺,成為擺在三沙市面前的一個優先課題。

    “新成立的三沙市,將率先加強海上維權執法力量,更好地維護南海權益。”肖杰說,打擊南海“侵漁侵權”行為,保護我國漁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海上作業秩序,是體現三沙市對南海管轄權的主要內容。

    經略海洋,海上執法,既是傳統,更是挑戰。

    “在南海執法和管理機制設計上,可以依托三沙市建立海上聯合執法機制。”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局長吳壯說,三沙市應朝著“一支隊伍,多種職能”的方向,有效整合一線海上維權執法力量,這樣就可以統一協調涉海部門聯合執法。

    對此,原西南中沙群島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三沙市設立后,可在西沙建立20艘以上規模的綜合執法船隊,并在中沙和南沙配合國家有關方面的執法力量進行維權。“當務之急是在適合的島礁上建設港口碼頭,為聯合執法船艦提供就近補給等配套服務。”

    打擊侵權,護航護漁,民心所向,法規先行。

    “三沙市設立后,急需健全海上執法的制度建設。”李國強表示,目前我國在打擊海上侵漁侵權行為上缺乏行政或刑事處罰的執法條例,三沙應參照周邊國家一些地方政府的做法,盡快出臺相關執法條例,更多通過司法手段處理外籍漁船侵漁侵權行為。

    宏圖既舉,使命召喚,自當奮力,不負期待。國人期盼,新成立的三沙市能夠面向南海,不辱使命,掀開維護南海權益的嶄新一頁。

 
 
 

 

7月24日,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在三沙市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上講話。

7月24日,三沙市委書記、市長肖杰在三沙市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上講話。

    擁抱蔚藍:接長南海資源開發和保護的“短板”

    轉身大海,全力發展海洋經濟,是浩浩蕩蕩的世界潮流。

    “三沙市成立后,南海產業發展‘短板’有望得到彌補。”肖杰說,三沙市將在旅游,漁業,油氣等南海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上加快步伐。

    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設立海南省經濟特區,還是國際旅游島建設,每一次國家戰略的演進,都為南海開發拓展了新空間。三沙市的設立,更點燃了海南省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夢想。

    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南海開發還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區域,在南沙海域除部分漁民捕魚外,豐富的油氣資源,旅游資源都尚未得到開發。

    優勢在海,“短板”也在海。

    在不久前召開的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上,“加快海洋經濟開發”作為獨立章節出現在報告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海洋大省走向海洋經濟強省,已成為全省共識,上升為經濟發展新戰略。

    “建設三沙市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羅保銘說。在《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國家賦予海南“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的定位。三沙市設立后,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無疑將大大加快。

    根據國家和海南省的統一規劃和部署,有關方面將抓緊編制三沙市中長期建設總體規劃、海洋環境保護等重要規劃,加快推進三沙市基礎設施建設,扶持發展漁業、旅游業、油氣資源開發等南海特色產業。

    出路在海,“后勁”也在海。

    “普通民眾期盼已久的海口市至三沙市的郵輪游,最快將于今年底開通。”據海南省旅游委透露,三沙旅游作為先行開發產業,正在“倒計時”推進。

    永興島漁民黃良山對開放三沙旅游充滿期待:“外地游客來了,魚就更好賣了,到時候我想開一家‘農家樂’接待游客。”

    數據顯示,目前海南每年的漁業捕獲量僅為8萬噸左右。而據海洋專家研究預測,三沙漁業資源的潛在捕獲量高達500萬噸,每年的可持續捕獲量也在200萬噸以上。

    “三沙市成立后,南海漁業開發潛力有望被挖掘出來。”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趙中社說,未來三年內,三沙市將加大到南沙、中沙捕撈作業,開展深水網箱試點并實現規模化養殖,逐步建立涵蓋捕撈、養殖、種苗和水產品加工等環節的南海漁業開發產業體系。

    “不僅是旅游和漁業開發,三沙市在油氣開發上也將大有作為。”有關負責人說,作為一級地方政府,三沙市可依照國家和省里相關法規出臺政策,吸引油氣公司在三沙市投資開發深海油氣資源,并為其提供綜合保障服務。

    回顧過往,每一次向南海進發,總能帶來新的發現、新的財富和新的思考。

    放眼未來,以三沙市成立為標志,南海資源開發前景廣闊,必將迎來新的戰略發展機遇。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