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1日),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牽頭完成的《北京法治發(fā)展報告》在北京首發(fā)。報告旨在全面反映當年北京法治發(fā)展狀況,圍繞法治熱點深入研究、透徹分析。其中,課題組對11年前開始施行的《北京市學前教育條例》(以下稱《條例》)進行立法后評估,指出本市至“十二五”末期將有45萬適齡入園兒童,屆時將缺口9800余個學前教學班,專職教師缺口1.46萬人。
教學班缺口近萬
報告中的《實施情況評估》(以下簡稱《評估》)指出,目前全市共有獨立法人的幼兒園1305所,另有302個分園,共計收托兒童31.1萬人。
據統(tǒng)計,當前全市共有近6萬戶籍人口適齡兒童沒有接受學前教育,至少缺少300所幼兒園。未來幾年,全市學齡前兒童仍將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據有關機構測算,“十二五”期間全市常住人口中的3歲兒童將從2009年的12.2萬人增加到2015年的17.6萬人,并達到峰值。屆時,三年內適齡入園兒童將達到45萬人左右。扣除現(xiàn)有的8132個教學班,按照每班30人測算,屆時缺口為9800余個教學班,遠遠不能滿足高峰期的入園需求。
明年增2.3萬學位
為緩解入園難,2011年,北京頒布實施了《北京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年—2013年)》。其中提出,市、區(qū)(縣)3年投入近50億元,規(guī)劃建設并改擴建769所幼兒園,增加學位7.5萬個。日前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明年北京實施的“三年行動計劃”進入“收官”之年,北京幼兒園將再增加2.3萬學位。據市教委預測,待“三年行動計劃”完成后,全市戶籍適齡兒童學前三年入園率可達到95%以上,常住適齡兒童學前三年入園率將達到90%以上。屆時,北京幼兒園入園難問題將得到緩解。
均衡發(fā)展未達到目標
《評估》指出,《條例》第五條、第二十二條等規(guī)定旨在促進學前教育的均衡發(fā)展,促進適齡兒童平等地接受學前教育。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并未達到目的。
除了城區(qū)和遠郊區(qū)縣幼兒園在空間布局、辦園條件、教育質量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外,不同性質的幼兒園之間差距也較為明顯。《評估》指出,學前教育發(fā)展的不均衡,意味著適齡兒童難以平等地享受學前教育資源——城區(qū)兒童往往比郊區(qū)兒童受到更好的學前教育,本地兒童往往比外來兒童受到更好的學前教育,正常兒童往往比殘疾兒童受到更好的學前教育,來自經濟條件較好家庭的兒童往往比來自經濟條例較差家庭的兒童受到更好的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種類多樣化
在學前教育的內容上,《評估》指出,實踐中一些幼兒園沒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而是著重于知識傳授,學前教育小學化、成人化現(xiàn)象突出。小學化的課程、教材進入到幼兒園中大班、各種名義的興趣班,剝奪了孩子游戲的權利;課程與教材種類繁多,教育名目多樣化,如雙語、藝術、奧數(shù)、國學等層出不窮地充斥著幼兒園課程,特別是民辦幼兒園的課程。對這種有違幼兒教育基本規(guī)律的現(xiàn)象,相關行政機關應進一步加強監(jiān)督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