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數字博物館可查“隱身”紀念幣

2012-11-04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昨天(2日)上午,市民在錢幣博覽會上欣賞制作精細的各種貴金屬紀念幣。當日,2012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在國際貿易中心開幕,各種珍稀的郵票錢幣扎堆兒亮相,讓趕來參觀的收藏愛好者們目不暇接。

   足不出戶就可以全角度欣賞我國現代發行的各種貴金屬紀念幣,甚至是市場上早已“隱身”的稀罕紀念幣?在昨天舉辦的2012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上,一座虛擬的中國貴金屬紀念幣數字博物館建成開通,就讓這些夢想成真。

    從中國金幣總公司網站頁面入口進入“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栽”滿鮮花綠植的博物館園區,亭臺樓閣、綠地水系、碎石步道、林蔭小徑,真實博物館的一切應有盡有。進入“一號館”,陳列生肖紀念幣的玻璃展柜一字排開,鼠標輕擊“1981 雞 辛酉”、“1982 狗 壬戌”等展柜,新彈出的頁面就會以大圖畫展示該枚紀念幣,操縱鼠標還可以放大、翻轉等。在頁面下方,列出了這枚幣的編碼、材質、重量、面額、鑄造單位等信息。不過由于還處在測試階段,有些紀念幣的數據還沒有填充完整。

    記者體驗中,從頁面彈出“歡迎參觀博物館”字樣,到更新三維瀏覽器、下載場景,總計用時兩分鐘左右。在觀賞過程中,畫面基本順暢,全程都有節奏優美的輕音樂相伴耳邊。虛擬博物館按照5年一館的時間順序,分為7個展館,通過普通展示、精品展示和專題展示三種方法,完整展示了從1979年發行的第一枚金幣至今的絕大部分貴金屬紀念幣。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許多博物館也建有數字虛擬館,但大部分采用的是FLASH技術,即使有部分3D場景,也是基于二維攝影攝像技術。貴金屬紀念幣數字博物館則采用網頁三維立體技術,讓觀眾具有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此外,金銀幣通常在發行后的一兩年時間內就沉淀下來,市面上很難再見到。一些龐大的如十公斤大金幣發行量只有幾枚、幾十枚,普通藏友無緣窺見其真容,還有我國發行的第一枚彩色幣,1982年發行的沒有面額的熊貓幣等稀罕的紀念幣,市場上早已不見蹤影,但在貴金屬紀念幣博物館,觀眾都能一覽它們的高清芳容。

    我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自1979年開始發行,經過30余年的發展,向海內外發售了10大系列、300多個項目、1700多個品種。“網上的資料魚龍混雜,有時候為了查詢一枚紀念幣,往往要花好多時間,這下好了,在博物館的搜索欄里輸入名稱,就可以輕松找到、欣賞了。”一位藏友高興地表示。不過他希望,未來博物館能把國際知名的金銀幣也納入其中。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