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了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2002年至2012年,我國科技人員共發表國際科技論文102.26萬篇,比上年度統計時增加22.3%,位列世界第二。其中,被贊為“表現不俗”的論文,多產自北京、上海等省市。
統計顯示,2002年至2012年,我國發表的國際科技論文共被引用665.34萬次,排世界第六位,比上年度統計時提升一位,每篇國際論文平均被引用次數為6.51次,有14個學科論文被引用次數進入世界前十,其中化學、材料科學、工程技術、數學等4個領域論文的被引用次數排名世界第二位。
去年,我國機構作者為第一作者的國際論文共14.36萬篇,其中42927篇論文因被引用次數高于學科均線而被贊為“表現不俗”,占我國論文總數的29.8%,較2010年的19.7%上升了10.1個百分點。我國“表現不俗”的論文約八成由高校貢獻,多產自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和廣東等省市。化學、材料科學、生物、物理、臨床醫學和數學等學科中,“表現不俗”的論文最多。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相關負責人武夷山介紹,發表后兩年間就得到大量引用的論文即“熱點論文”,往往反映最新的科學發現和研究動向,可以說是科學研究前沿的風向標,未來會產生廣泛的學術影響。截至今年11月,我國的“熱點論文”共259篇,占世界“熱點論文”總數的11.2%,首次超越法國排在世界第四位。美國“熱點論文”最多,為1328篇,其次是英國和德國。
《細胞》(Cell)、《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是國際公認的三個享有最高學術聲譽的科技期刊,發表在三大名刊上的論文,基本上都是經過世界范圍內知名專家層層審讀、反復修改而成的高質量、高水平論文。去年,三大名刊共刊登論文5894篇,我國論文為141篇,排世界第十位,比2010年下降了一位,論文數減少了4篇。美國仍高居榜首,論文數為2604篇;英國和德國分列第二、第三位,法國、加拿大、日本、瑞士、澳大利亞和荷蘭均排在我國之前。